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月17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推进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民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张晓玲介绍,五年来,四川省民政系统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各项民政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
具体来看,聚焦老有所养方面,健全覆盖城乡、均衡可及的养老服务网络,建成覆盖所有街道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484个、县级失能特困人员养护院183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38个、标准化老年助餐点1506个、村级养老互助点5070个,城市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成形,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逐渐完善。同时,在全国率先实施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造10项行动,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创新发展智慧养老新模式,四川省入选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数量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90%的市县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创新实施“蜀养人才培英工程”,推动59所高职院校开设涉老专业,累计培训养老人才超过25万人次。
聚焦弱有所扶方面,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儿童福利等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有效保障450余万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通过“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将630余万低收入人口纳入监测范围,实现困难群众早发现、早救助、早帮扶,149.2万脱贫人口、32.7万防返贫监测对象纳入低保、特困保障范围;完善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关心关爱全省70.4万名困境儿童,连续3次提高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持续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建成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30个,创新转型非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45个;着力织密残疾人福利保障网,连续10年将“残疾人两项补贴”纳入全省民生实事,现在有88万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109万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
聚焦普惠均等方面,推动婚姻登记更加便民,成为全国首批实施结婚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的省份。实施户籍人口全覆盖的绿色惠民殡葬政策,五年来共支付8.55亿元惠民殡葬资金,减免遗体接运、存放、火化和骨灰寄存等基本殡葬服务费用,惠及104.8万个逝者家庭;将文化理念贯穿于地名管理的全过程,打造“地名天府”文化品牌。
聚焦基层善治方面,推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打出“调乡、合村、并组、优化社区”组合拳,全省乡镇(街道)减少1509个、建制村减少1.9万余个、村民小组减少15.6万余个,重构了全省城乡基层空间治理体系;创新实施社会组织赋能聚力行动计划、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在全国率先安排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市县开展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试点。
张晓玲介绍,2019年以来,全省累计接受慈善捐赠款物超过200亿元,其中“9•5”泸定地震募集慈善救灾资金17.86亿元。2019年以来,全省销售福利彩票528.44亿元,筹集公益金163.86亿元,有力支持了民生事业发展。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