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在驻地举行全体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以四川代表团名义提出的30件建议,并按要求报大会秘书处。
这30件全团建议站位全国大局、立足四川实际,主要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凝聚着代表团全体代表的智慧和全川人民的诉求期盼。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五年。站在发展新起点,成渝地区如何更进一步深度融合,唱好新时代的“双城记”?全团建议里,写下了发展的新期盼。记者梳理发现,有6件全团建议都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包括关于支持成渝地区物流大通道建设,关于支持川渝共创国家检验医学中心,关于加快提升城际通勤效率、培育高度同城化成渝现代化都市圈等。
其中,关于支持成渝地区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由四川代表团与重庆代表团联合提出。这份建议提出: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减计收入税收优惠;在优势领域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试点;在川渝先行探索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对新建的概念验证、中试研发等平台用地纳入科研用地管理。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今年四川省确定的重点工作之一。实施产业新赛道争先竞速行动,四川将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发展核医疗产业。两份全团建议分别聚焦于此,为四川商业航天、核医疗产业发展争取更多支持。
过去一年来,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蜀道畅”再迎新进展:渝昆高铁渝宜段、巴中至南充高铁、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等开通运营;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跑上更通达的蜀道,是四川人民的期盼。今年有6件全团建议与蜀道相关,关于支持成都建设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议,关于研究实施成昆铁路新线提速至200km/h方案的建议,关于将泸遵高铁项目纳入国家相关规划的建议,关于加快规划建设成格铁路的建议等,未来将串起更多新蜀道,连接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