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谁在敲门》在蓉连演三天 专家热议:这是川渝生活真实的时代写照

2025-03-31 12:44: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一扇门,锁住了三代人的烟火日常。一声叩响,撞碎了一个时代的沉默。”在重庆连演9场以后,3月27-29日,由川渝两地首次联合投资出品剧目《谁在敲门》在成都连演三天。这部淬炼人性百态的“川味儿”话剧,为四川观众带来了关于巴蜀风韵、时代变迁的艺术之旅。

话剧《谁在敲门》是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指导,四川人民艺术剧院、重庆市话剧院共同出品的作品。该话剧改编自人民文学奖得主罗伟章的同名小说,探讨了几代人的生生不息、不同阶层的生活细节以及社会剧变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呼啸的社会剧变、新兴的城乡文明和复杂的个人命运,在频繁地敲击时代之门。他们的生老病死、聚散离合,以及情感波动、利益博弈,构成了一幅当代城乡变迁的浮世绘。多位业内专家表示,“看这部剧,看到的是别人也是自己。”在如潮的观众掌声中,更多人也看见了扎根于川渝大地三代农民子弟的命运浮沉,“很多角色在自己身边都能找到对应。”

6FA7BC4D-C181-4722-9B83-81384427D3FD

63万字鸿篇巨制浓缩为三小时话剧

创作的原则是真实、不粉饰

话剧《谁在敲门》,讲述了川东大地上许家三代农民子女的命运沉浮。故事从许成祥老人的寿宴切入,家族成员因城乡差异、利益纠葛与情感矛盾相继登场,从川渝小镇的院坝到县医院的走廊,局部写实的舞台布景与方言俚语交织,将观众拉入充满烟火气的乡土世界。

如何将63万字的鸿篇巨制浓缩为三小时的话剧,给创作团队带来很大考验。3月28日,话剧《谁在敲门》专家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文学界、戏剧界的权威专家创作者与院团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文学成果转化为戏剧影视作品的实现路径。

会上,该话剧导演王筱頔表示,看完原著小说最大的感触就是真实性,“因此,我们在二次创作中间希望找到这样一个原则:真实、不矫揉造作、不粉饰,也不用主观的手段去强化戏剧的所谓冲突、张力,我们希望能够在人物命运交织过程中去展现文学性。”

“是庄稼,不是塑料花。”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若锋也对话剧展现出的写实性表示赞同,“话剧从四个切片,展示了宏大浩瀚又复杂的人物关系,我认为是很巧妙的。里面的人物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个性,就像土里的庄稼在自然地生长。彼此之间的对话也充满了创作者对于生活的体悟观察。”

在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总督导蔡雅康看来,话剧《谁在敲门》无疑是川渝话剧舞台上,从文学作品转化为舞台艺术的又一佳作,“情节和语言的组织不是刻意雕琢而成,而是从生活的自然流淌出来,呈现出一种质朴无华而又激动人心的力量,这种生活本真的艺术表达,让观众在观看时恍惚置身熟悉的日常情景当中,却又能体会其中对生活对人性的生活洞察。”

76BD58C9-C858-4058-B482-FE2272CEFA5B

将在成都演出共12场

以“门”为镜照见众生

3月28日,话剧《谁在敲门》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上演,又一批观众深切感受到了这一幅当代城乡变迁的浮世绘。演出结束,在一阵阵如潮的掌声中,演员们依次上场与观众道别。“川渝方言听起来非常让人熟悉,这是一个平静却意外打动人心的故事,很多角色都能在我的生活中找到对应。”观众陈女士表示。

该话剧的原著作者,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文学杂志社社长、主编罗伟章表示,“一个艺术作品必须要有自我生长的能力,包括在读者心里、在观众心里、通过别的艺术形式改编呈现,都是一种生长。”

为何这部话剧“成长”得如此贴近观众的生活?

“就像我们身边一件一件的故事,我们的兄弟,我们的父母。”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理事丁鸣表示,话剧是忠于原著主题的表达,是川渝生活真实的时代写照,“真实地反映了在打破从农民到市民、从农村到城市的界限过程中,产生的人性、人心、人情的变化,乃至于商品经济、物质对我们这个社会的影响。从文学到舞台,从小说到话剧,这样的艺术形式转化是成功的。”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毛时安则提到了话剧中的亮点──角色均使用川渝方言,这使得剧情与川渝观众更为贴近,“角色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有感情的人,表现了普通人内心的冲突,在那个大的时代潮流当中,他们如何拼命地挣扎。”

“我觉得话剧抓住了原著的核心灵魂。”研究生导师、知名影视编剧赖继提到,在看剧过程中产生一种天然的代入感,“从矛盾冲突、故事的铺陈、人物关系来说,话剧都做到了观众想要看到的东西。”

四川人艺党委书记、董事长罗鸿亮表示,如同《谁在敲门》,依托扎实的文学基础来进行舞台艺术的再创造,希望戏剧和文学有更多的“连锁”的机会。

据悉,接下来,话剧《谁在敲门》还将在成都继续演出,持续至12场。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