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可达现场!成都在绕城高速启用“无人机交警”

2025-04-04 09:38: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4月3日,记者从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获悉,结合清明假期车流特点,成都交警上线了绕城高速铁翼无人机,可在3分钟内到达指定地点,指导事故快处、违法处置等,相较传统出警模式效率提高约100%。

作为西南地区高速公路网核心交通动脉,成都绕城高速日均通行量达70万辆次,节假日峰值突破百万辆次。长期存在“轻微事故致拥堵、违法变道酿风险”等治理难点,为解决这一难点,成都交警依托“空地一体”智慧交管体系建设,于2025年清明假期前完成警用无人机实战应用的全面升级,通过科技赋能、立体防控、全时守护三大维度的系统性革新,构建起现代化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新模式。

据了解,结合清明假期车流特点,成都交警将启动“无人机+视频快处”应急机制:接警后,无人机编队分梯次抵达事故空域,主控机生成全景热力图定位关键信息,辅控机聚焦车辆损伤细节及人员受困状态。指挥中心依托实时数据同步启动“线上定责+线下清障”双轨模式,既通过远程视频完成事故责任认定,又精准调度铁骑力量实施快速清障。无人机同步开启智能巡航模式,以动态航迹规划实施交通预警广播,引导车流有序通过事故区域,显著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针对节假日车流激增带来的管理挑战,无人机编队启动“三维立体勤务模式”:高空视角全域扫描违法动态,低空单元精准追踪异常目标。当监测到行人误入高速公路时,无人机可通过智能导航系统实时引导其至安全区域;对违法车辆,系统自动生成标准化证据包并同步推送至执法终端,实现“非接触式”执法全覆盖,既保障执法公正性,又有效规避次生事故风险。

针对轻微剐蹭事故,无人机通过智能语音系统引导涉事车辆快速撤离至安全区域,实现“快处快撤”的交通疏导机制。当遭遇多车追尾等复杂事故时,成都交警立即启动多机协同响应机制:先导无人机精准定位事故核心区,实时播报安全警示信息;辅助无人机同步开展应急车道疏导,构建临时交通导流区;取证无人机则进行多角度影像取证并实时回传,为指挥中心研判提供三维立体数据支撑,确保处置方案的科学性与时效性。

针对夜间行车安全隐患,升级版的警用无人机配备了高精度热成像双光云台,能够在低光照环境下快速定位故障车辆及异常目标,搭载的强光探照与智能警示灯组,实现事故区域360度无死角照明,并通过地面投影技术动态投射警示标识,有效提高了夜间应急救援的效率和行车安全水平。

“本次启用的警用无人机采用的是全自动模式,通过设置固定起飞点位,自动接收警务指令,自动到达指定点位,自动开展处置工作,实现全天候警用无人机巡逻管控。”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六分局绕城大队大队长胡嘉志介绍,目前,成都交警已规划8个无人机机场,单次飞行时长约40分钟,完全覆盖整条绕城高速,能实现无人机3分钟内到达事故现场。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李长浩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