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当国之重器遇上数字智能,将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记者走进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实地探访智能电站建设。该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通过构建“智能大脑、火眼金睛、灵巧四肢”三位一体的数字化管理体系,推动水风光互补清洁能源基地高效运营。这一实践不仅为行业树立智能化标杆,更成为我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生动范本。
智能大脑──让电站“会思考”
官地水电站的智能化、数字化建设,让运行人员肖坤感触颇深,“30分钟便完成过去需要2小时的操作任务”,这得益于雅砻江公司打造的电力生产智能作业管控平台。系统就像“智能保镖”,它最大的本事是能预判风险,一旦发现未断电作业或作业结束忘记拆除地线,自动锁死设备并报警。该平台将安全嵌入每一环节,通过智能锁控、实时监测等技术,将人为操作正确率提升至100%。
在两河口水电站、杨房沟水电站,有一位“24小时医生”,它可以实时对发电机、变压器、闸门等设备健康状况进行精准评估,让过去的人工盯屏幕变为AI智慧分析,平均故障响应速度提升超90%。此外,三维交互式电子手册(IETM)让设备检修变得“一目了然”,它把发电机、水轮机这些“大块头”搬进了数字世界,设备每一个零部件,即使是一颗小垫片都拥有专属3D身份证,最终实现图纸资料数字化、工艺流程可视化。轻点屏幕,机组像被施了“分身术”──外壳瞬间透明,内部结构一览无余,比X光片还直观。
火眼金睛──24小时守护安全
海拔4600米的柯拉光伏电站,搭载红外相机的无人机正在执行“空中诊疗”,“哪块光伏板‘发烧’或‘贫血’,甚至哪片被灰尘蒙面了,都逃不过它的法眼。”柯拉光伏电站潘海平介绍,IV、CV融合诊断系统可自动识别故障,还能输出故障报告,运维效率较人工显著提升。
而在两河口水电站、杨房沟地下厂房,智能工业电视系统如同“全能保安”,能全天候精准识别管道渗漏、设备过热甚至人员未系安全带的动作,投用后已成功识别并预警多起潜在安全隐患,设备故障率降低15%,安全管理响应时间缩短30%。
针对风电场的通信难题,德昌风电场布局自组网协同系统,打破通信盲区,让机组秒变5G覆盖区。通过这套系统,后方可以实时掌握一线作业情况,作业人员佩戴智能终端还可实时检测回传心率、血氧等生理数据,结合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工况+人况+天况”三维联动,提升极端天气下作业的安全响应能力。
灵巧四肢──突破极限作业边界
在锦屏二级电站长达17公里的引水隧洞内,“母鸡带小鸡”──子母式水下机器人正在执行巡检任务。母机负责运输和指挥,子机负责灵活作业,依托声呐、光学设备和机械臂,深入隧洞内部,实现缺陷精准定位识别和高清影像、声呐数据等实时回传,突破了人工检测需放空隧洞、停机作业等限制。
在官地水电站,小空间万向机器人像变形金刚一样在离相封闭母线(IPB)和油水管路等狭窄、复杂空间中展现“百变形态”,具备360度全向移动与垂直攀爬能力,结合4K摄像头与机械臂,可完成高清巡检与轻量化操作任务,替代人工作业进入传统“盲区”,开创了水电设备外观检查新模式。
智能应用同样渗透至物资管理领域。二滩、两河口、杨房沟等水电站的智能仓储系统,通过融合WMS系统与智能搬运机器人,与电力生产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实现物资自动入库、智能拣选、库存实时更新。“过去找一件备件需翻仓半小时,现在一键查询,机器人十秒送达。”二滩电厂许明勇介绍。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智能科技为引领,深化智能电站建设,奋力提升世界最大水风光互补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运营效益,为我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贡献雅砻江力量。”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