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在川西高原的雅砻江畔,一座座“超级电站”巍然屹立,一根根能源动脉飞架在蓝天白云之下,将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往川渝地区,奔腾的江水点亮了万家灯火,也照亮了绿色经济发展之路。在这里,有这样一位电力人:十六年扎根生产一线,他以一颗“螺丝钉”的执着,守护着万千家庭的灯火通明──他,就是雅砻江公司两河口水力发电厂常务副厂长王文松。
一颗螺丝的启蒙:生产没有“小事”,只有“责任”
2009年初冬,二滩电厂发电机检修间隔内,闷热的空气裹挟着机油味扑面而来,工作人员在刚停机的高温风洞里开展检修工作。彼时,22岁的王文松手握螺丝刀,蜷缩在狭小的盘柜里紧固接线端子,汗珠顺着安全帽的系带滑落。班长何能全站在一旁,目光如炬:“看似简单,学问可不小。力道不足,端子拧不紧;力道太大,端子会过紧甚至滑丝。这活儿,差一丝一毫都有可能出问题!”
在二滩电厂开展设备参数测试
王文松初出茅庐,对“拧螺丝”的学问不以为然。直到一次消缺工作,他因工艺不到位导致端子松动,险些引发CT二次回路开路。“电力生产没有‘小事’,只有‘责任’!”班长的呵斥让他幡然醒悟,从此,拧紧每一颗螺丝成了他刻入骨髓的准则。
十六年后,王文松从一线检修员成长为两河口电厂“首席安全官”。他仍常与一线同事探讨工艺细节,抽屉里那把老式螺丝刀,是班长留给他的“传家宝”。从青涩学子到安全负责人,责任愈发重大,初心却始终未改:“电力人的工作就像拧螺丝,虽小却关乎万家灯火。”
打破技术封锁:八天创造“行业速度”
2017年6月,锦屏一级水电站500kV GIL设备突发故障。这套设备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此前两次故障抢修均由国外专家主导,耗时均超39天。此次故障恰逢迎峰度夏关键期,距离主汛期大发电时间节点仅剩8天,若无法及时抢修,公司经济损失巨大,夏季电力保供也会受到影响。
锦屏GIL自助抢修突击队
“怎么办?是把国外专家请进来,用一个月时间保守抢修,还是尝试自主抢修,最大化争取时间和保障电力供给?”面对两难的抉择,王文松果断决定:“等外援要一个月,我们等不起!必须挺身而出,啃下这块硬骨头!”他的决定得到了公司和电厂的大力支持。
团队迅速行动,制定精密计划,将工期精确到半小时;为保障工作连续性,队员们将“家”搬至厂房,24小时连轴转;每个环节都经过严谨推敲,确保“零”瑕疵。终于,在6月30日23:00,主汛期到来前一个小时,抢修工作顺利完工,系统送电正常,王文松团队创造了8天奇迹!
这次成功激发了王文松更大的决心,他要彻底掌握GIL技术,具备全系统、全要素自主检修能力。经过三年努力,团队攻克焊接工艺、探伤检测等十余项技术难题,2019年实现GIL自主抢修全流程全要素覆盖,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至今,经他们抢修后的GIL未再发生故障,自主抢修工艺经受住了考验。
山火中的“指挥官”:1943人一个都不能少
2024年3月16日,一场山火突然袭来,15时,500千伏双回线路相继跳闸,两河口水电站与柯拉光伏电站送出线路全部中断,仅保留两河口水电站1台机组孤网运行,这是西南电网首次面临最大规模的水光互补电源孤网运行风险挑战。
在两河口地下厂房开展应急抢险工作部署
按照公司安排,王文松临危受命,全权负责现场处置。他迅速组织优化厂用电运行方式,启动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电源,守住了厂用电生命线,避免了次生灾害。然而,险情未平,灾情又至,15时50分,风力加剧、风向突变,三条“火龙”直扑白玛营地。王文松迅速从“保电”状态切换至“保人”状态,果断发布紧急避险指令,组织发放防烟防毒面罩和湿毛巾,极大降低了窒息风险。在紧急避险期间,他科学制定疏散方案,瞅准时机,在无电、无网、无通讯的情况下,1小时内将营地1943人安全转移至地下厂房,王文松一遍遍清点人数,在确定营地所有人员撤离后,他才最后一个撤出。
孤网运行22天:甘孜电网“6+4”保卫战
2024年10月8日至29日,甘孜电网迎来前所未有的考验。为配合金上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甘孜电网内6回500千伏、4回220千伏线路同时停运。两河口电厂作为区域电网唯一500kV电源和调频厂,需在22天内承担甘孜片区大部分负荷,并肩负孤网调频调压重任。
本次同停规模及“大机小网”特殊方式极为罕见,孤网负荷非常小,不足两河口水电站装机容量的10%,要求精准控制孤网频率在50±0.2Hz范围内,这就像要求大马拉小车且严格保持一个恒定速度,稍一用力就容易超速,稍一减力速度又不够。
作为此次任务总指挥,王文松提前半年准备,带领团队先后6次参加电网专题会,主动赴调度机构汇报协调工作,13份技术方案、运行方案和应急预案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反复打磨,事故预想覆盖了从设备故障到极端天气的几十种场景,每套方案都组织全员学习宣贯直至顺利完成盲演。
10月8日4时54分,甘孜电网正式进入“6+4”独网运行。期间,王文松带领保电团队坚守现场,每日召开协调会,实时评估设备运行风险,提前制定并落实相关防范措施。为摸清孤网状态下设备“脾性”,他建立“特巡特保”机制,每天对100多个关键设备开展约80次重点特巡,共记录9000多组数据并开展分析,有效应对系统冲击2次,及时倒换机组1次,有力保证了孤网安全稳定运行。
“木绒电厂机组单机负荷不超35万千瓦限制取消。”10月29日10时24分,两河口电厂高质量完成了甘孜电网“6+4”独网运行期间电力保供重任,成功消除了一起电网三级事件风险,得到了国调、西南网调和省调三级调度的高度赞誉。
从青涩学子到行业标杆,从拧螺丝的学徒到应急管理的“定海神针”,十六年来,王文松成功处置大型应急事件10余次,连续多年被评为国投集团、国投电力、雅砻江公司先进工作者。他说,只有“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执行力”,才能在安全应急这条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