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三星堆—金沙遗址”主题活动启动

2025-04-20 23:26: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化遗产日益受到全球性灾害与冲突的影响,如何让这些承载璀璨文明的遗址与文物在时代洪流中屹立不倒?

4月18日,第42个国际古迹遗址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物局指导,成都市委宣传部、德阳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25年度国际古迹遗址日四川主场活动暨“守护三星堆—金沙遗址”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三星堆博物馆举行。活动致力于做好灾害与冲突下的遗址保护,以及发布守护者招募计划和微公益倡议书,号召全社会共同守护三星堆—金沙遗址。

我国不可移动文物亟待保护

减轻灾害损失最根本的措施在于“防”

仪式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保护研究所所长、工程师张兵峰围绕“不可移动文物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对策”主题,从灾害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不可移动文物灾害风险评估、不可移动文物防灾减灾对策等方面进行分享。

“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全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状况较差的达到17.77%;保存状况差的占8.43%,二者数据相加超过1/4。”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保护研究所所长张兵峰坦言,目前状况不容乐观,未来对于中国古遗址的保护亟待更多重视。

5CED749B-F9FC-4301-A5D3-A2027580B687

而放眼四川,张兵峰介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地震,都是四川不可移动文物面临的主要灾害类型。

“当前,减轻灾害损失最根本的措施在于‘防’。现在的保护工作重点,已经从抢救性保护改造转移为预防性保护。”张兵峰表示,灾情预防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监测,不可移动文物监测就是通过系统采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数据,了解不同的文物材料和结构的损坏、变化的规律等,从而及时制定保护和管理方案。

预护性保护+科技手段

多学科技术整合制定保护方案

作为古蜀文明最杰出的代表,三星堆—金沙遗址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实证,也是人类共同的珍贵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

 “为保护金沙遗址免于自然灾害,最核心的策略是维持遗产赋存环境的稳定性。”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介绍,通过遗迹馆建设,为遗址提供物理遮蔽,有效减少风雨侵蚀和温湿度波动的影响。同时,制定了健全的管理制度,专业人员开展日常巡查、日常维护和专项维护。另外还引入科技手段,建立了全覆盖的监测预警系统,实时采集土壤含水率、地下水位、空气温湿度等关键数据,并通过智能分析平台动态评估环境风险,“一旦数据超出安全阈值,我们会调整空调参数或控制地下水埋深,确保遗址处于稳定的保存状态。”

王方介绍,金沙遗址保护始终遵循“最小干预”原则,构建“监测-预警-调控”一体化系统,将干预从“事后修复”转为“事前防控”。此外,也进行了多学科技术整合,采用地质勘探等手段分析遗址病害成因,结合传统修复工艺和现代科技制定保护方案。

而在潮湿环境下的三星堆遗址,也同样面临着保护挑战。

“三星堆是一个存在于南方潮湿环境下的遗址。主要是洪水、大雨等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可能容易对三星堆遗址造成一些比较重要的影响。”三星堆博物馆景区规划建设部部长肖灿举例解释,在潮湿的环境下,植被的深根甚至蚂蚁打洞,都可能危害城墙本体。

肖灿介绍,为了保护遗址,采取了多项措施。例如,为及时发现三星堆遗址的灾害苗头,博物馆建立起由文保人员和巡逻队员组成的联防联控队伍,在遗址12平方公里范围展开日常巡查。另一方面,三星堆对植物进行分析研究,将深根系植物全部改种为浅根系植物,既能形成保护,又能减少破坏。

2E1F1C2A-875A-40B7-9C40-407828BBFD15

致力于保护三星堆—金沙遗址

微公益行动倡议、守护者招募计划发布

“保护文化遗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我们倡议,用法治筑牢保护之基,用智慧点亮传承之路,让遗产保护融入社区共建共享,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让三星堆一金沙遗址成为世界感知中华文明的鲜活标识!”

4月18日,为了凝聚全社会守护三星堆—金沙遗址的共识与合力,不断扩大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遗产保护管理机构代表、遗址区居民代表、基层文保员代表、中小学生代表共同发起《守护三星堆—金沙遗址微公益行动倡议》。

4B0DB362-C502-49E7-85D0-0F2B0D11647B

另外,来自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代表在现场发布了《三星堆—金沙遗址守护者招募计划》。

据悉,从4月18日至29日,“守护三星堆—金沙遗址”主题活动还将推出“古蜀遗韵 文明续脉”三星堆—金沙遗址知识竞赛,“三星堆—金沙遗址文化遗产大讲堂”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三星堆—金沙:古今对话 守护文明”宣介活动,三星堆—金沙遗址实地参观等系列活动,向公众普及三星堆—金沙遗址遗产突出普遍价值,推动遗址所在地社区共建共享和可持续发展,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营造珍爱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浓厚社会氛围。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