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时代的齿轮从未停转,职业的边界正被悄然重绘。当数字经济重构生产逻辑、银发浪潮催生服务需求、消费升级呼唤新供给,一群“破界者”已站在了职业进化的一线──他们可能是为老人“沐浴尊严”的助浴师,是穿梭医院化解孤独的陪诊员,是架起“空中的士”的试飞先锋,也是用一杯茶饮调制生活美学的研发师……这些新职业的诞生,是时代需求的镜像,亦是人性温度的注解。
当职业定义不断刷新,我们如何让创新与守正共生,让价值在变革中留存?即日起,四川发布特别策划推出“职业进化论”系列报道,让我们跟着“新饭碗”走进人物背后的故事,聆听数字浪潮下的个体呼吸,见证传统行业向新领域的无声变革。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我们团队6个人花了整整一天打扫这套老房子,从6楼到1楼,来回跑了几十趟,扔了近200包垃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年轻人的职业选择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高大上”行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认识到,职业本无高低贵贱之分,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投身家政行业,一个新词被这群年轻人创造──家庭卫生管家,曾经被视为“低人一等”的家政行业,如今正逐渐成为年轻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新舞台。
干最脏的活儿、拍最有流量的视频
年轻人投身家政行业干了啥?
有这么一家家政服务公司,近期在B站上爆火,他们以爆改各种脏乱差房间出圈,其改造视频让网友直呼,“很过瘾,很下饭。”
镜头记录下的画面不断冲击着观众的承受极限:发霉的餐盒与腐烂的厨余构成的“虫巢”中,全副武装的消杀人员正艰难地在垃圾迷宫中开辟通道,每移动一件物品,数以万计的虫群便如黑色浪潮般倾泻而出;在过期食品堆积成山的角落,工作人员刚谨慎地触碰杂物表层,蛰伏的鼠群便从阴影中倾巢而出;最令人窒息的是30平方米的密闭空间内竟堆积着200平方米的废弃物,层层叠叠的垃圾山几乎触达天花板……这些超现实的骇人场景,就是这群年轻人的工作日常。
这个爆火账号的背后是一群年轻的家政从业者。近日,记者采访到这家家政服务公司的创始人杨春美,来看看年轻人投身家政行业,干了什么?
“我已经对这样的环境‘脱敏’了,从一开始我会感觉不适,到现在习以为常。这也是人们生活的痕迹,房子变成这样他们经常也无能为力,其实他们也是需要我们的帮助。”杨春美笑着介绍,在上门清洁过程中,遇到过不少类似囤积成癖的屋子,几乎挑战了人类对于卫生认知的底线。
在公众认知图谱中,家政服务仍固化为中年群体从事的简单劳务工作,与“90后创业者”“互联网+”等时代标签似乎存在天然屏障。为何选择躬身入局?杨春美发现,市场上有很多家政公司,但很难找到专业的、服务质量比较高的平台,市场需求这么大、痛点却没有被解决。正是行业规范化进程与市场需求间的巨大断层,催生了这批破局者。
如何切入市场?杨春美给出的答案是,把传统家政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结合起来。从第一套房源开始,她会拍摄打扫过程前后对比视频放在B站上,让网友直观地看到她们做的工作亮点是什么。粉丝从“围观”到“催更”,目前光是在b站,“马俐管家”的粉丝就达到158万,总播放量超3亿,他们的视频也经常在微博上冲上热搜,“我的想法是,通过互联网让大家重新认识这个职业,了解家庭卫生管家。”
新媒体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拍视频的同时,杨春美也在思考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她认为这样的打扫视频,更需要的是引发观众的共鸣,于是每一期视频除了“解压”之外,也多了一些其他的、类似于“人文关怀”的标签。在B站“封神”的一期视频,“天津姥姥的房子”记录下了与房主进行情感沟通到断舍离的过程,也记录着姥姥的心态转变和邻里们的反应。这一期视频在B站有五百多万的观看量,许多网友留言表示自己开始反思起家里老年人的处境,这或许就是“马俐管家”增粉迅速的原因之一。
“马俐管家”视频中颇受关注的“六边形战士”大程,文能徒抓老鼠,武能扛4大包下楼,被网友戏称全能王的他,3年前刚退伍,本想找个轻松工作的他,误打误撞进入了家政行业,“当每次通过自己的劳动帮助了别人,就感觉特别值!”
对于这份工作,大程感受很深,他认为,自己和小伙伴不仅仅是在做保洁,更是在对接个性化需求,空间的改造、无死角清洁,“别人不做的范围我们都做,比如多年未挪动的冰箱洗衣机,难以搬动的床和衣柜,经常不会触及的天花板……我们在做大扫除的时候,会把所有零零碎碎的东西都擦干净,包括开关面板、调料瓶这些的油渍都会进行清洁,给房子做一次彻底的焕新。”
社会认同、较低门槛
年轻人选择家政行业为了啥?
今年初,四川省家政服务业发展促进会对省内家政从业者进行了一个行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四川家政行业从业者,35岁以下的占比达到了31.85%,“而这个数据在两年前不足15%。”四川省家政服务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余春梅告诉记者。
当前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35岁以下)开始关注并尝试进入家政行业创业或就业,“且这一比例每年都在以不低于10%的速度递增。”据了解,这些年轻人进入家政行业后,主要分布在一线服务岗位,如家庭卫生管家、整理收纳师等;也有一部分会进入一些管理岗位,如培训讲师、销售人员和运营等职位。
家政行业为何开始受到年轻人青睐?余春梅从社会需求增加、社会认同度、就业门槛三个方面给出了解答。
余春梅认为,随着“一老一小”成为朝阳产业,社会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80后、90后成为消费主体后,更愿意请家政服务人员来协助家庭生活安排,“这导致了这个行业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社会认同度的提升也是重要因素。”余春梅介绍,如今,随着国家政策、媒体宣传和技能大赛评优评奖等工作的到位,大家对家政行业的认知逐渐发生改变,认为它是一个职业化、能够提升大家幸福美好生活层面的工作。
此外,当前的就业环境也是推动年轻人选择家政行业的重要原因。余春梅坦诚地指出,从当前态势观察,家政行业因其相对较低的就业门槛与颇为可观的薪资水平,已经引起了众多年轻人的密切关注。以四川市场为例,该行业的从业者一般平均月收入大约能达到5000元,且家政行业普遍采用“计件”的工作模式,“多劳多得”的原则深受年轻人的青睐。
职业化定义、品牌化效益
年轻人给家政行业带来了什么?
逆光35°俯瞰不能出现2毫米以上的粉尘,由内到外、从上到下、由大到小、由简到繁……这是年轻人进入家政这个职场后,催化出来的“行业新标”,近乎严苛的标准背后是一场年轻人对于职业化的定义。
杨春美告诉记者,“在过去,很多人可能认为家政就是简单地打扫卫生、照顾家人,但现在的年轻人把这个行业看作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杨春美强调说。她所在的家政公司,近年来招聘了大量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他们不仅掌握了先进的清洁技术和家庭管理知识,还善于运用数字化工具进行高效服务规划,确保每一次服务都能达到甚至超越客户的期待。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唐婧,作为家政行业的“后起之秀”,她同样认为如何标准化定义服务流程是最该着手解决的问题。她坚信,通过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标准,能够大幅提升服务质量,让家政行业更加规范、专业,赢得更多尊重与认可。
针对年轻人进入家政行业后带来的改变,在余春梅看来,这些年轻人创业后对整个家政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年轻人更关注标准化、品牌化和职业化。更愿意使用互联网工具进行企业管理和人员管理。”余春梅介绍,标准化制定既是一个从上而下的事,也不可忽视从下往上的推动,她把行业中标准化的制定归功于年轻人的工作习惯,“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一份清晰的操作手册去作业,以条目化的形式(如1、2、3、4)明确服务流程,而非依赖于传统的经验传授方式。”
“3、2、1!上链接!”打开抖音、小红书等主流社交平台,我们不难发现,已经有不少的年轻家政从业者进入了直播带货的赛道。从用手做活,到用嘴卖活,年轻的家政从业者正把新时代的社交方式融入这个传统的行业中。通过网络卖货的形式,唐婧的家政公司一个月能接到30单左右来自线上的增量,而在B站爆火的“马俐管家”收到的邀约已经遍布全国各地,视频中小哥使用的各种同款也成为爆款。
作为一名资深业内人士,余春梅很欣慰看到这些变化,“年轻人追求品牌化,通过自媒体等网络化的方式推广业务,也进一步提升了行业的规模和客户需求。”
当然,年轻人进入家政行业也面临着流动性大的问题。余春梅坦言,这主要是因为家政服务的工作强度较大,且社保体系、休假体系尚不完善。记者了解到,目前为了留住年轻人,许多企业正在采取小组作战方式、制定职业发展通道等措施。
同时,行业协会和工会也在积极发挥作用,目前,成都市家政服务业工会联合会已经正式成立,并通过召开职代会、签订行业集体合同等方式确保员工的最低基本工资、休假以及女职工隐私保护等权益。此外,工会还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为员工提供调解服务,并开展各种活动和思想引领工作,以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许明智 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