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强对流天气预警 省市两级疾控中心发布提示

2025-05-22 18:32:00   成都日报

今天成都再次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未来24小时,最高气温将升至35℃以上,这也是成都连续三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同时,据气象预测,成都5月22日前后将经历强对流天气过程,全市有阵雨或雷雨,西部个别地方大雨。

高温让人感觉不适,也会对身体造成多重健康威胁。强对流天气常伴随电闪雷鸣、风大雨急等,可能致使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电信交通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针对当前情况,日前,省市两级疾控中心分别发布了科学防暑“应烤”攻略和强对流天气健康提示。

省疾控中心发布科学防暑提醒

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外出

在我国气象学标准中,当单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即被认定为高温天气。若这种高温天气连续出现3天及以上,则形成一次高温热浪天气过程,也就是常说的高温酷暑天气。研究显示,高温会影响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等多个生理系统的正常运转。当身体无法适应高温环境时,生理功能就会出现紊乱,进而引发热疹、热水肿、热晕厥、热痉挛、热衰竭甚至热射病等。此外,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皮肤还容易出现晒伤等问题。

省疾控中心相关专家提醒,普通人群应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室外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外出时穿着轻便透气的浅色衣物,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装备,并涂抹防晒霜,合理使用空调、风扇。采用少食多餐的进食方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适当饮用绿豆汤、酸梅汤等防暑饮品,避免饮用含酒精、咖啡因和高糖的饮料。

儿童与老年人应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使用空调时避免直吹;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补充水分,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外出,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

户外作业人员应合理调整作业时间,避开正午高温时段;每工作1小时休息补水一次;在作业区域设置遮阳棚,配备防暑药品;穿着透气工作服,佩戴防护装备;多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补充高蛋白食物,密切关注身体状况。

慢性病患者注意加强血压、血糖监测,遵医嘱用药,孕妇应保持室内通风透气,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外出散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若出现头晕、胎动异常等情况,及时就医。

成都市疾控中心发布强对流天气健康提示

重点人群提前做好日常用药储备

据了解,强对流天气是大气中对流发展旺盛时产生的剧烈天气总称,通常包括雷暴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一种或多种天气,该类天气具有突发性和局地性强、生命史短、灾害重等特点。

面对强对流天气预警,成都市疾控中心专家孙婧雯提醒,广大市民应关注气象预警信息,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尽量待在室内,并收回阳台、窗外物品,防止坠落伤人。

居家注意做好安全检查电路,遇进水立即切断电源,被水浸泡的电器未经维修禁止使用。远离窗户,可对其提前进行加固处理。强对流天气时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应及时、合理增减衣物,防止中暑或失温。

外出注意避免涉水行走或涉水驾车,确需驾车时选择开阔路段、低速行驶。山区注意落石或滑坡,夜间避免出行。远离窖井、地下通道、临时搭建物、老旧建筑等危险区域,远离电线杆、高压线,避开断头下垂的电线。

儿童、孕妇、老年人、患有基础性疾病、行动不便的人群以及户外作业者为重点人群,在做好上述措施的基础上,还需注意重点关注自身健康状况,提前做好日常用药储备。独居者应与家人、社区、邻里保持密切联系,如有需要及时求助。户外作业人员根据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严防触电、溺水,必要时应视情况暂停户外作业。(记者 胡瑰玮 供图 受访单位)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