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26年,我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什么是农业普查?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有什么意义?如何进行普查?6月9日,记者就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相关问题咨询了四川省统计局。
“总的来说,农业普查是一个国际性的统计调查项目。”据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自1950年起,每10年制定一个世界农业普查指导性方案,目前全世界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照该方案进行了农业普查,提交了农业普查成果。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也当仁不让成为世界上实施农业普查动员力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
具体来说──农业普查顾名思义和“农业”有关,我国农业普查中的农业行业范围是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同时,还有一个鲜明的中国特色,就是不仅包括了农业,还涵盖了农村和农民。可以说我国的农业普查是一项全面了解农业、农村、农民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据介绍,我国在1996年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随后按照国家《农业普查条例》的规定,每10年为一轮,在逢6的年份,分别于2006年、2016年实施了第二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
农业普查的主要作用是啥?通过普查,查清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基本情况,反映农村发展新面貌和农民生活新变化,为科学制定“三农”政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通过普查,建立完备的普查对象信息库,为常规统计调查提供基础,确保农业农村统计在普查之后能持续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服务。
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有什么意义?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开展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自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此次农业普查将全面摸清新时代我国“三农”家底,客观反映农业发展新情况、乡村建设新面貌、农民生活新变化、农村改革新成效,对于科学制定“三农”政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进行普查?农业普查采取普查人员直接到户、到单位访问登记的方法填报农户和农业经营单位类普查表;乡(镇)普查办公室、村普查小组直接组织统计填报乡(镇)和村级行政单位普查表。普查完全依照准备阶段、摸底阶段、登记阶段、验收阶段、上报阶段、审核阶段、处理阶段、评估阶段、整理阶段、发布阶段、咨询服务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和环节都建立了质量控制流程,确保农业普查数据质量。
具体到第四次农业普查而言,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时期资料为2026年年度资料。此次普查拟分四个阶段进行:
准备阶段(2025年—2026年)
主要是组建普查机构,研制普查方案,开展普查试点,落实普查经费和物资,开展普查宣传,选聘与培训普查人员,开展遥感测量,进行清查摸底等,为普查登记做好各项准备。
现场登记阶段(2027年1—5月)
主要是开展普查登记、数据上报、比对复查等工作。这是普查工作量最大、动员力量最多的阶段,也是普查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数据处理及发布阶段(2027年6—12月)
主要是组织事后质量抽查,审核汇总并发布普查主要数据等。
资料开发应用阶段(2028年—2029年)
主要是建立普查数据库,编辑出版普查资料,开展分析研究等。
与以往普查相比第四次普查有什么变化和创新?据介绍,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为民普查,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与前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相比,既有延承,也有创新。
普查内容与时俱进。这次普查在摸清“三农”家底的基础上,对多元化食物供给、农业新质生产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新情况进行调查,将全面反映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普查方法科学高效。这次普查采取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长表与短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将有力提高普查工作质效,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普查手段数字赋能。这次普查将加强现代化调查手段的应用,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普查数智化水平。
普查数据共治共享。这次普查将广泛应用行政记录,加强普查资料开发利用,打造农业普查数据“一张图”,促进普查成果的广泛应用和共享。
农业普查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需要广大普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哦~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