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80余年前,中国营造学社带着测绘仪、胶片和笔记本深入四川,在战火中抢救下730处古迹的影像数据,书写下《中国建筑史》。他们用丈量古建的脚印、陋室里校勘手稿的油灯,完成中国建筑史学科奠基。其中,学社成员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人在四川,进行了173天的川康古建筑调查以及以李庄为据点的重要田野考察工作。
7月26日,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成都市美术馆主办、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协办的“漫长的调查──中国营造学社在四川”在成都市美术馆A区启幕,首次大规模、系统性披露营造学社在80余年前所摄的具有代表性的700余张照片,并将持续展出至明年1月。
此次展陈展览由美术馆里的年轻策展团队完成,首次大规模、系统性披露了具有代表性的近700张照片、100余份手稿及数字化成果。策展团队由建筑学、艺术学、设计学等多学科背景构成,在180天的策展历程中,外出考察调研近10次,跨越数千公里,梳理数万字文献资料,从遗留下的3100余张照片中遴选出最终展示作品。
同时,展陈展览用现代艺术手法视觉转译,以两大板块“逆时代的173天”“李庄!李庄!”呈现那段80余年前中国营造学社在四川的故事。
另外,展览展陈还通过学术文献与视觉融合的方式,以刘敦桢先生的《川康调查日记》视角与田野调查照片带领观众追随学社足迹,走过复刻的李庄工作室、渠县汉阙田野考察场景,闻墨香、触摸建筑浮雕,配以后人口述、AI动效、点云数据等十余处影像资料,为观众精心构建出沉浸式体验空间。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 成都市美术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