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2018-01-16 16:27:15   四川发布

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中共西昌市委书记  李 俊

西昌市委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全市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实现“两个率先”、全面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的重要抓手,把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作为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关键举措,着眼西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坚持“三重”选人用人导向,始终围绕大局选贤任能

市委切实肩负起从严管党治吏的政治责任,认真落实省委“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用人导向、“六个重视选用”“六个坚决不能用”“六个坚决调整”用人原则和“3567”干部选任机制,紧紧围绕西昌“铂金十年”发展选贤任能。

(一)突出政治性,选拔政治坚定、对党忠诚、品德高尚、清正廉洁的干部,做到德才兼备。市委始终坚持既看干部的才,更看重干部的德,并把“德”摆在首要位置,坚决不用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敢担当、作风上不实在的人,切实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合理使用起来。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忠诚干净担当,将抓党建、抓法治、解难题能力纳入干部专项考察工作,多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考察干部。注重加强组织部门与纪检、公安、审计、信访等部门的信息联通,多渠道了解掌握干部德的表现情况。坚持对考察人选开展党风廉政综合测评、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公示和提前送交纪检部门进行党风廉政审查,严把干部任用廉政关。坚持提任干部全部实行任前公示,对有影响提任事项反映的干部一律进行查实停用。

(二)突出务实性,选拔勇于担当、务实做事、埋头苦干、不求虚名的干部,做到任人唯贤。市委突出“三个优先”选拔干部,优先选拔全市目督考核先进单位的干部,优先选拔受到中央、省级、州级表彰单位的干部,优先选拔在关键时刻和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考验、表现突出、贡献卓越的干部,2017年提拔重用这三类干部124名。突出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把选人用人的视野重点放在基层,注重选拔具有基层工作经历、善于联系服务群众的干部,2017年提拔重用基层一线干部89名,提拔重用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7名。

(三)突出公正性,选拔奋发有为、实绩突出、组织认可、群众满意的干部,做到公道正派。市委坚持把群众公认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把群众是否满意、是否拥护、是否赞成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与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干部一贯表现有机结合,充分扩大群众在干部工作中的参与面、话语权和监督权,注重选拔组织认可、群众基础牢靠、口碑良好的干部。2017年提任的106名干部和120名非领导职务干部均是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中群众认可度高的同志。

二、坚持狠抓规章制度落实,科学规范干部选用工作机制

市委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抓手,在干部选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上狠下功夫,不断提高干部选任质量和公信度。

(一)依法规范干部选任工作机制,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市委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营造从严管理干部与关心爱护干部相结合的从政环境和良好政治生态,凝聚干部干事创业力量。一是出台《关于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八条意见”(试行)》,全市100余名“二线”干部重返工作“一线”,充分发挥自身政策清楚、业务熟悉、经验丰富的优势,积极参与征地拆迁、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做到退而不闲、退有所为。二是进一步理顺、化解干部职级待遇遗留问题,启动非领导职务配备工作,2017年对全市行政、参公单位、乡镇、街道非领导职务职数进行重新核定,积极稳妥化解超职数配备非领导职务,化解主任科员21人、副主任科员42人,解决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遗留问题。三是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及时调整为官不为、工作不在状态、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12名,更加鲜明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

(二)提升干部选配科学化水平,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市委实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差异化标准及结构模型化选配,增强干部选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围绕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将27名精通业务的干部调整为市级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专业化建设;选派3名挂职副书记到2017年接手托管的乡,增强托管乡的领导力量。二是结合2016年乡镇换届后领导干部履职和班子运行总体情况,对乡镇、街道、市级部门领导班子进行综合分析研判,调整优化72个乡科级领导班子,使全市乡科级领导班子在调整中增强功能、优化结构。三是优化领导班子结构,2017年提任80后干部43名、90后干部1名,占提任总数的41.5%,有效改善乡科级领导干部队伍结构,班子成员年龄、经历、专长、性格等要素结构更加合理;集中补缺17个事业领导岗位,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的领导力量;提拔重用女干部33名、少数民族干部29名、党外干部19名,实现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统筹优选配备。

(三)加强干部交流培养选拔力度,备强备足后备人才。市委高度重视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建立健全优秀干部人才库,积蓄干部人才队伍的“源头活水”。一是认真落实干部交流制度,统筹考虑领导班子空缺岗位,着力推进干部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交流,2017年共交流120名干部,占任免总数的28.9%,其中,市直机关间交流干部68名,市直机关与乡镇(街道)间交流干部32名,乡镇(街道)与乡镇(街道)间交流干部20名。二是持续推进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养对象培训,经过层层考核,公开遴选101名优秀年轻干部作为人才递进培养对象,通过党性教育、高校专业能力素质提升、基层作风锤炼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2017年选拔任用后备干部29人、占提任干部总数的27.4%。

三、坚持依法从严治党治吏,压紧压实干部监督管理工作

市委始终坚持把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作为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从严管理与关心激励相结合,切实提高干部管理工作水平。

(一)始终严把选人用人关口。一是坚持干部选任“五必查”,从制度层面严把关口,将“带病提拔”遏制在源头,2017年有6名干部因信访举报、党风廉政审查不过关,1名干部因个人档案存疑而影响使用。二是全面推行“一评议、两公示、两核查”制度,建立选人用人实名推荐、全程纪实、问题“放下”和责任倒查机制,着力构建干部选任全程监管链条,办理问责案件4件,追责9人。三是推进干部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干部、人才工作服务,完成1282卷市管干部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

(二)切实加强干部日常监管。一是进一步加大提醒、函询和诫勉工作力度,2017年开展谈话提醒117人次、函询48人次、诫勉谈话5人次;严格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54名“一把手”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4名领导干部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二是出台《进一步规范机关临时抽调人员工作办法(试行)》,2017年清理21个单位26名到期抽调人员,分类分级审批抽调借用干部32名。三是加强领导干部因私出国(境)管理工作,对233名乡科级干部的出国出(境)证照实行集中保管、报批领用、按时收缴;认真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集中报告制度,组织1047名乡科级干部填报;出台《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试行)》,加强干部监督信息互通共享,提升监督实效。

(三)创新开展关爱干部活动。一是落实干部带薪年休假、三年一轮休假等制度,做到应休尽休、未休补休,对确因工作需要并经批准未安排休假的干部发放未休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二是关爱干部身心健康,每年组织干部在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体检一次,凡干部职工遭遇重大疾病、重大挫折、重大家庭变故时,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部门和所属单位领导看望慰问,使干部真切地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三是逐步提高年度目标考核绩效奖额度,对获得州以上表彰的先进个人给予适当奖励。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