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余所知名高校教授共话“桃李” 改革开放40年与新闻教育发展论坛今日在川举行

2018-03-16 14:49:31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18年3月16日,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新闻史学会和《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委会共同主办的“改革开放40年与新闻教育发展论坛”在四川大学和秀丽东方举行。来自四川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四十余所高校以及省新闻业界单位百余人出席并参与论坛。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教授,中国老教授协会副会长、原四川大学副校长石坚,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晓骏,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杜江,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曹顺庆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陈昌凤教授,《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委会主编张昆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开幕式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古立峰教授主持。

“1983年5月,全国设新闻专业的高校只有14个,教师364个,本科生1482人(占高校学生数0.12%),研究生103人,进修生220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文科资深教授童兵在大会论坛环节分享了一组数据,他说,当时全中国的新闻教育规模都很小,随着新科学技术革命等的冲击,新闻教育历经挫折、曲折、教训,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自我挑战与初心再塑,实在难能可贵。

“1978年时,在学科门类中,我们常常为新闻学归属文学还是法学争论不休,社会上流传着新闻无学的看法,经过40年的努力,我们陆续创建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传播学、国际新闻学等传统新闻学以及新兴媒体。”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何梓华表示,而如今,应该如何一如既然地发展好新闻教育事业?他认为,教师是负责传道受业的,要培养高质量的新闻人才,就需要有一只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老中青三结合的队伍。

作为新闻教育青年骨干,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胡白精认为要放眼全球、拥抱科技。“我们可以引入一流的海外师资,希望未来我们学院80多位师资有10人是海外的。”胡百精表示只要是有利于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师资力量,都应该接纳。同时他认为,新闻传播教育在新技术革命过程中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在技术革命中,我们新闻教育者应该从项目、任务、兴趣专长为主对学生进行培养。建立多元的培养机制,主动与法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结合,拓展学科边界。”

据了解,16日下午,改革开放以来亲历新闻教育大发展的八位老教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何梓华教授、复旦大学童兵教授、武汉大学罗以澄教授、武汉大学吴高福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郑保卫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吴廷俊教授、南京大学丁柏铨教授、四川大学邱沛篁教授)还将在秀丽东方齐聚一堂,同与会专家学者“桃李树下话桃李”,共同畅聊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对当今传媒的现状和格局进行了深入具体的研讨。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邱沛篁新闻传播教育论集》一书发行仪式,相关领导和专家共同为新书发行剪彩。该论集是对川大新闻传播专业乃至西部新闻传播教育事业从无到有的历程的回顾及梳理,呈现了新闻教育的时代内涵和使命责任。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