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 牟科 摄
●平均每3天推出一项创新试验,16项制度全国首创;
●审批效率提高80%,95%以上出口产品秒放;
●区内新注册企业3612户,是原存量企业数的4.8倍,平均每天诞生近10家企业;
●自贸区加持,2017年泸州进出口贸易增速全省第一……
2017年4月1日──2018年4月1日,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挂牌一年。
一年来,肩负“为国家试制度、为四川建窗口、为地方谋发展、为群众增福祉”的历史使命,川南临港片区紧扣“依托长江、承东启西、协同开放、面向全球”总体定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推动更多高端产业项目落户川南临港片区,推动泸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份锐意改革、奋进实干铸就的成绩清单──
一年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涉及川南临港片区的141项试验任务已推进实施138项,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164项,形成创新成果120项,平均3天就有一项制度创新成果诞生,其中“企业注册开户办税1小时办结制”“出口退税预审快退”等16项制度属全国首创;区内新注册企业3612户,是原存量企业数的4.8倍,平均每天诞生近10家新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创新、开放的推动下,2017年泸州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39.3亿元、增长5.8倍,增速居全省第一。其中川南临港片区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13.6亿元,占全市的81.6%。
作为西部内陆城市,川南临港片区亮眼成绩的背后,“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是关键词,并带来诸多启示。
启示一
投资便利化,向行政审批要速度
“以前,办理公司营业执照法定时限需要20个工作日,现在,自贸试验区内的企业只需1个小时就能领到营业执照。”近日,在川南临港片区政务大厅内,工作人员魏雨婷热情地为企业服务。由繁到简,不仅企业享受到了好处,审批部门也摆脱了以前繁琐的办理过程,充分体现自贸时代的创新和速度。
“投资便利化,向行政审批要速度。”川南临港片区在行政审批制度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去年10月,川南临港片区在企业设立登记平均提速80%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创新实施企业设立登记“一小时办结”服务。如今,这一服务已经从企业设立登记拓展到开户、办税等服务。目前已有162家自贸区企业尝到“一小时办结”的甜头。
川南临港片区的制度创新,不仅让本地投资者感受到了办事的高效,也让外地投资者实现了“一次都不用跑”就在当地完成商事登记。泸州市奥德驰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在南沙办理异地登记注册,只用了短短5个工作日就在当地领到了营业执照。以前,这对企业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自挂牌运行以来,川南临港片区在营商环境方面不断改革创新,让入驻企业有了全新体验。通过正在实施的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川南临港片区已建成行政审批“单一窗口”,集中办理行政许可371项,实现“二十四证合一”、161项“一章办结”、158项“只跑一次”、15项“一次都不用跑”,审批效率提高80%。
一年创新奋进,川南临港片区正在成为泸州甚至整个四川的制度创新高地。
作为川滇黔渝结合部唯一入选的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的试验将为更多同类型自贸区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启示二
贸易便利化,向通关检验要效率
“嘟!”一声汽笛长鸣,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的“天天快班”又出发了。“天天快班”是泸州致力实现贸易便利化的一项创新之举。
贸易便利化,通道建设是关键。从去年9月起,长航、民生、太平洋多家轮船公司联手打造“天天快班”,致力打造泸州港的便捷运输通道。
“贸易便利化,向通关检验要效率。”川南临港片区不断尝试。作为四川航运首港,泸州港拥有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优势。为推进海关领域便利化改革,川南临港片区首创“保B与港口出口联动作业”“江上申报、抵港验放”等制度,推出海关注册“一站式”服务、“海关e”减免税网上审批等10项通关便利化措施。2017年,进口货物通关时间压缩到9.22小时、提速56%,出口货物通关时间压缩到1.89小时、提速49%。
针对酒类、水果等特色产品进出口,川南临港片区创新水果出口检验检疫“临时备案号”、酒类展品快速通关、白酒出口30分钟放行、进口食品“预检快放”等特色制度成果,同时推出11项便利化措施,95%以上出口产品实现“秒放”。
积极对接成都,在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建立泸州港务区,开通“泸蓉欧”快铁,实现了“蓉欧”班列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衔接;主动与武汉合作,推动武汉航运交易所在泸州设立分所,泸州港至上海水运时间由18天缩短至12天。2017年,泸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达55万标箱,增长9.8%。
今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全国新增5个启运港,泸州港位列其中。目前,泸州港已经开始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泸州及周边企业将与上海等沿海港口城市的出口企业一样,享受同样的退税时效,以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
启示三
事中事后监管,向自由要约束
3月28日上午,泸州龙马潭区人民法院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庭在泸州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四川首家自贸区法庭。
法庭将为临港片区的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针对性的法律服务,为自贸区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有力促进自贸区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营造。
“事中事后监管,向自由要约束。”为了让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去年11月21日,川南临港片区、市司法局、市商业银行签订了“法e通”APP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一窗通办”智能法律协同服务平台成立,开启了以企业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移动服务2.0时代。“一窗通办”智能法律协同服务平台,整合公检法司和社会法律服务机构资源,为企业提供“全主体、全链条、全周期”法律服务。这是川南临港片区在全国的又一首创。
此外,川南临港片区全面实行“三段式”“双随机”监管机制,建设“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推动多领域数据共享、联动执法、联合惩戒;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企业信息公示平台,完成存量机构代码向增量社会信用代码100%转换,实现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
如今,川南临港片区制度创新的优越性开始凸显,更多国际国内资源涌入泸州,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把泸州当作面向国际市场的出口生产基地和产品贸易集散平台。
启示四
协同开放,向周边区域辐射要合力
位于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川南临港片区,东向开放可沿长江联通太平洋,南向经孟中印缅进入印度洋,西向北向至欧亚大陆,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铁公水空”在片区内实现无缝对接。
方便快捷的立体交通和区域中心的优势地位,赋予川南临港片区包容开放的品质。随着试验的深入,川南临港片区立足服务川南,主动协同成都片区,加强与沿海沿边沿江地区的合作,自贸红利正在更广阔的区域释放。
不出泸州,在川南临港片区就能买到平行进口汽车。这是自贸区给泸州乃至周边城市群众带来的福利。
“比市场价格便宜10%至20%。”太元行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渠道经理张万说,不仅泸州市民不用到成都、天津等地购车,平行进口汽车的价格优势,还吸引了川内其他市州乃至云南、贵州的客户,甚至有人从湖南过来买车。从去年9月入驻川南临港片区以来,该企业已经销售整车60多台。
随着太元行的入驻,平行进口汽车在泸州迅猛发展。一年来,川南临港片区引进平行进口汽车贸易企业4家,完成销售额超1亿元。这是川南临港片区主动协同成都片区,创新发展平行进口汽车异地监管展销、跨境直邮、保税备货等新贸易业态的结果。
服务川南,川南临港片区推出口岸通关“零费用”、保B仓库“零租金”等服务措施,通过对到泸州港集装箱高速路的车辆进行通行费补贴,吸引了内江玻璃纤维、自贡硬质合金、乐山草甘膦等货物在泸州港进出。
不仅如此,川南临港片区还主动服务滇黔,以建设成渝城市群南向开放门户为目标,与昆明、昭通、毕节等地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政务服务互办、飞地园区共建、港口物流互通等合作。
目前,川南临港片区已与广东南沙、天津东疆、福建平潭等11个自贸试验区(片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协同开放合作地区达30个。
经过一年的探索,川南临港片区协同、开放、合作的国际贸易新格局已然形成。未来,一个高效、快捷、便利的自贸区将在泸州强势崛起,在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启示五
加大平台建设,向不断完善的口岸功能要动力
自运行以来,川南临港片区坚持不懈地进行平台建设,口岸功能不断完善。
海蛎子,泸州新崛起的一家海外生活用品店,去年4月1日起在川南临港片区挂牌运行,将其在泸州地区的第一家店铺开进了自贸区。到如今,一年时间,海蛎子已经将第五家店铺开进了泸州城区。
“正是借力自贸区,企业实现了迅速发展。”海蛎子跨境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婷说,以前,从国外进口面膜、护肤水等非特殊性用途的化妆品,走完审批、备案等整个流程需要等上一年。自从自贸区启动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试点以来,这个流程缩短到一个月内,减少了企业等待的时间和压力,让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可能。
正是由于川南临港片区全力以赴申创功能平台,一个又一个有利的消息纷至沓来。
日前,川南临港片区筹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已获得国家层面批准。等不了多久,泸州及其周边市民就能吃上价廉物美的进口肉类食品。此举也将填补川滇黔市场肉类供应不足的缺口。
川南临港片区设立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后,每个进口肉类集装箱通过水运比公路运输便宜8000元以上,比铁路运输便宜3000元以上,物流成本优势明显。届时,通过泸州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进口的肉类食品,每吨综合成本可减少500元到1000元。预计3到5年时间,这一口岸将为川滇黔地区带来1万吨以上质量优质、成本低廉的进口肉类。
进口肉类指定口岸的成功获批,对推动川南临港片区实现多口岸直通、多品种运营和做大口岸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一年成绩亮眼,答卷背后的跋涉和思索,更将成为川南临港片区通向未来的一次重要起航。
川南临港片区已站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布局更高、更广阔的功能平台──
2018年,川南临港片区还将力争新注册企业3500家以上,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5家以上,国际知名企业5家以上,招引市外到位资金350亿元以上。全力以赴争创综合保税区、国家开放口岸、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检验检疫综合试验区以及进境水果、整车等多个指定口岸。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向着打造内陆“自由贸易港”目标,川南临港片区扬帆奋进!(记者 张萍 庞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