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2018年四川省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截至2017年末,四川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812.67亿元,居全国第二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5.42%,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增速22.56个百分点;贷款余额加权平均利率5.3%。其中深度贫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043.7亿元,同比增长35.7%,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96%。全省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通过资本市场累计融资2014.8亿元,88个县实现中央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全覆盖。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支持脱贫攻坚取得了积极成效。
会上要求2018年全省在金融精准扶贫方面:
一是在个人精准扶贫上继续推广好扶贫小额信贷,综合运用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农户信用贷款等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支持力度,做到“应贷尽贷”。
二是在产业精准扶贫方面。针对贫困地区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问题,着眼于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切实做好扶贫产业融资培育。探索推广“政担银企户”财政金融互动扶贫模式,对产业金融精准扶贫贷款进行贴息分险。发挥好资本市场的作用,积极支持贫困地区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三是在项目精准扶贫方面。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机构和国有商业银行要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合理确定贷款利率。
四是在金融对口帮扶方面。要着眼于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增强“造血”功能,帮助被帮扶单位引进项目、资金,扶贫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要结合贫困户的实际需要,开展好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发挥金融资源优势,增强金融机构定点帮扶的实际效果。
五是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方面。要把金融精准扶贫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新增金融资金优先满足深度贫困地区,新增金融服务优先布设深度贫困地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好扶贫小额信贷8:2的分险政策,逐年提高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再贷款占比,提高深度贫困地区贷款不良容忍度。开展好牦牛、藏系羊等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进一步加大保险保障力度。落实好金融机构结对帮扶机制,调整充实深度贫困县结对帮扶力量。
会上还要求全省金融系统准确把握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好查问题、找不足、补短板活动,用1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解决好金融精准扶贫领域存在的作风问题,在此基础上健全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将作风问题治理贯穿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