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分红啦!分红啦!”10月26日上午10点,中江县联合镇雄狮村村委会传来一阵欢呼声,村民们带着满脸的微笑,迫不及待地走进了会议室。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贫困户分红及务工薪金发放大会。大家领到钱后,回去要和家人好好商量商量,考虑好怎么利用这笔资金,争取再为家庭多增添收入,早日脱贫!”随着雄狮村党支部书记、芝福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蓝定奎的开场白,村们民开始有序排队,签字领取自己的土地流转租金和分红。
蓝柏林是第一个领取分红的贫困户。只见他快步走到台前,在领取表上用力盖上私章,从蓝定奎手中接过5671.65元的分红及务工收入。手里紧紧攥着这些钱,蓝柏林直咧着嘴笑。“蓝大爷,中午买瓶小酒,回去和你老母亲庆祝庆祝,顺带把我们也叫上沾沾喜气!”看他笑得合不拢嘴,大伙便开起了玩笑。
“我都还是贫困户呢,你们别指望吃白饭!这是靠我自己劳动换来的!要喝酒,自己买去!”大伙看到他急忙把钱往兜里揣,瞬间被逗笑了……
“当了一辈子的农民,难得一次拿到这么多钱,这次还是以‘股东’的名义。这里面有1148.4元是我流转土地的租金,剩下的就是我的分红和务工费。”蓝柏林一手摸着衣兜,一幅生怕钱会飞走的样子。
54岁的蓝柏林是雄狮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里只有他和母亲两人。母亲双目失明,并患有老年慢性病,一个月医药费要花去近300元。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他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
“去年5月份,村干部来找我,说村里准备成立一个中药材合作社,大家可以把自家的土地入股挣租金和分红,平时还可以在基地打工挣钱。我一听,立马同意,流转了2亩多地。加入合作社后,我更是深刻体会到了好处──收入有了保障不说,我还能照顾母亲,也不耽误家里的农活。”蓝柏林笑着说道。
蓝柏林嘴里所说的合作社是蓝定奎牵头成立的芝福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目前流转土地400亩,2017年发展种植油用牡丹150亩、丹参62亩。成立之初,首先吸引贫困户以土地资源入股,吸纳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参与合作社的劳动。目前,在合作社务工的贫困户就有16人。
雄狮村地理位置偏远,村民们一直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守着绿水青山却一直过着苦日子。“丹参和油用牡丹耐干旱、耐贫瘠,管理简单、经济效益可观。我们通过外出考察和学习,最终决定种植丹参和牡丹。”蓝定奎说,如今,村里的丹参和牡丹产业已经发展起来了,每亩纯收入至少5000元以上,基本形成了农户有收入、村集体有收益、合作社有效益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联合镇促进创新模式,凝聚合力,积极探索贫困农户以土地、资金等入股的形式,实施‘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等扶贫模式,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帮助贫困群众摘掉‘贫困帽’。”联合镇镇长廖圣说,“下一步,我们将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计划新增300余亩,扩大丹参、油牡丹种植规模,让更多的贫困群众成为合作社的社员,通过务工和分红,增加他们的收入,争取早日走上致富路!”
高寒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
编辑:彭宛聆
审核:何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