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东坡区古称眉州,是眉山市市辖区,位于眉山市的中部。提起眉山,自然就会想到“东坡”;提起“东坡”,便离不开苏家三父子。彼时,东坡文化源远流长,世人皆知。而今,东坡新产业已悄然兴起,正在打响眉山别样名片。
2017年,四川省公布第2批26个工业强县(区)示范单位,东坡区是眉山市唯一上榜的县区。2018年10月,眉山市东坡区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和2018年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眉山东坡正以新的内容续写华章。
△中国泡菜城
千年川泡菜 百亿大产业六个“全国唯一”助力乡村振兴
一碟小小泡菜,它可以填补人们海味山珍之余的味觉空白,更承载着人们对于人间烟火和亲情传递的温暖记忆。
四川眉山东坡区是“成都平原经济圈”的重要区域,地处岷江流域、成都平原,恰处于北纬30度中国最美的风景走廊。这里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所产蔬果品种丰富。温润的气候环境为泡菜生物发酵创造了条件,成就四川泡菜的独特品质。
凭借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泡菜制作在东坡民间已有1500多年历史,自商代便由彭祖发明,后经苏东坡发扬光大。据史料记载,酷爱天下美食的苏东坡当年不仅喜食泡菜,还亲手制作泡菜。随着大文豪从政行吟的足迹和优美诗篇,东坡泡菜亦名扬天下。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眉山市东坡区泡菜开始作坊式加工生产。2000年后,东坡区委、区政府敏锐捕捉到泡菜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潜力,一条“政府主导、规范发展”的泡菜发展路径逐渐明晰。东坡区委、区政府立足这一传统产业,打造了全国“六个唯一”:全国唯一的泡菜城,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泡菜质量检测中心,全国唯一的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全国唯一的中国泡菜博物馆,全国唯一的泡菜行业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唯一经商务部审核颁发的中国泡菜行业标准。集合企业之力,将小泡菜做成了大产业、小泡菜做成了大品牌、小泡菜做成了大市场。
△泡菜行业领头羊──惠通风采
泡菜原料是泡菜产业发展的第一车间。眉山东坡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优质泡菜原材料供给,瞄准“产全球最好泡菜”的目标,着力打造万亩绿色蔬菜基地。泡菜城园区按照“整合项目、集中打造、连片推进”的思路,规模化流转经营农村土地,制定整合涉农项目方案,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对企业统一管理打造。目前,在东坡区各界努力下,全国最大、结构最优、效益最好的泡菜“第一车间”基本形成。
产业的强势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东坡泡菜从传统加工作坊走向现代化工厂生产,龙头企业起到了关键作用。东坡区针对本地企业,大力实施“三个一批”行动。同时,政府搭平台建立市、区泡菜产业推进中心、泡菜食品商会,制定严格的管理章程,推动抱团发展。目前,园区已聚集泡菜企业64家,主导产业集中度达78%。招引的企业均具备较高自动化水平,形成了以惠通食业、千禾味业、蒙牛乳业、今麦郎食品、川南酿造、李记食品、恒星食品等企业为代表的泡菜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成为“中国泡菜”加工中心。其中,引进的涪陵榨菜与园区惠通食业实现重组上市,千禾味业上海主板上市。
成立全国唯一泡菜研究院,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和创新之于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因为东坡泡菜产业对科技的重视和不断创新,才使得东坡泡菜产业有着“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的美誉。为增强泡菜产业核心竞争力,解决产业新动能不足问题,东坡区于2013年组建了“四川东坡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形成了以泡菜为主的传统发酵食品技术研发平台。这是中国第一个专注泡菜的研究院,按照科研团队为主体、重点泡菜企业出资、政府政策项目支持的模式运行,以“世界泡菜的研发中心”为目标,是独立法人资格的民办非企业组织、四川省首批启动的十个“产业技术研究院”之一。“目前研究院已研发出泡菜微生物分离筛选、直投式功能菌应用、连续泡菜副产物综合利用、泡菜现代生产高效节水(减排)等新技术,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的清酱泡菜、口口脆等泡菜新产品达100多个。”说到泡研院的科研成果,研究人员侃侃而谈。泡研院除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成熟产品外,研究团队还为企业突破当前技术瓶颈,探索寻求各种方法、途径。目前各大泡菜企业运用的国产化全自动灌装系统,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建好泡研院为产业源源不断注入发展活力的同时,园区还建成了国家泡菜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川),该中心拥有规范的实验室面积5000平方米,配备了液质、气质等价值2038万元的先进检测设备,检测能力覆盖泡菜类产品33个产品172个参数的检测范围,基本具备了泡菜全产业链的检验能力。在泡菜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助力下,东坡区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第一个泡菜行业标准,制定完善6项省市级泡菜地方标准,成立中国调味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酱腌菜分技术委员会,主导制定《泡菜规范》国际标准,现已完成草案和提案稿。
站在世界文化潮流的角度宣传东坡泡菜,以品牌赢得国际市场。自2009年以来,眉山“中国泡菜城”连续举办十届 “中国泡菜食品国际博览会”,成为眉山特有的会节品牌,聚集国内外企业参展,吸引全球十大零售商及多国国际友人与会。“东坡泡菜”成功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地证明商标。龙头企业顺应泡菜市场发展趋势,完善巩固拓展线下线上市场,“东坡泡菜”营销网络遍布全国,跨出国门远销日本、韩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围绕“互联网+东坡泡菜”,组建“盛华管理电商平台”,惠通、川南等24家企业先后进军电商市场,年均电商销售达20亿元。
同时,以泡菜博物馆、泡菜风情街、泡菜广场、企业观光生产线、万亩绿色蔬菜基地、水天花月湿地公园为核心,穿点成线,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功创建全国第一个泡菜行业4A级景区。2018年,接待旅游观光游客300万人次,旅游收入3.6亿元。
如今东坡泡菜产业站到了全国同行业的高点,实现年销售泡菜180亿元,市场份额占全国三分之一、四川省半壁河山,实现了“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由传统加工工艺向先进技术、由小批量分散加工向企业规模生产”的三大跨越,形成了“天下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看眉山,眉山泡菜在东坡”格局。泡菜产业享誉全球。
△格林泰科:填补了全国在规范化药评评价服务方面的空白
从“无中生有”到争创西部之最 西部药谷强势崛起
成立于2010年3月的眉山经济开发区新区(西部药谷),为四川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十大重点发展的医药产业园区之一,全省5个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示范区之一,是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园区着力打造生物医药特色园区,建设西部生物医药产业高地,以打造“西部最专业的医药园区”为目标。
这是一个“无中生有”的医药产业园区。经开区新区处在眉山城郊,建园初期只有一个医药企业──科创集团入驻。发展至今,已有上药集团、亿帆医药、华西医院、舒泰神、三鑫医疗、因诺生物等行业领军企业入驻,共引进医药及配套项目56个,其中已建成投产投运项目20个,在建项目16个,进行前期工作的项目20个。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税收20亿元。涵盖了生物医药产业中研发、生产、销售及配套整个产业链。
△西部药谷:打造生物医药特色园区,建设西部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作为西部药谷的主要建设者,近年来,眉山经济开发区新区将生物医药定为主导产业,在引人才、搭平台、强服务上频放“大招”,呈现高质量加速发展态势。日前,在成都举行的2019眉山(成都)生物医药产业推介会上,7家国内知名生物医药企业与眉山市东坡区签订投资协议,3D打印可再生人工骨生产研发基地项目等7个大项目入驻“西部药谷”,协议总投资额达36亿元。
以“一基地、一中心、四平台”建设为载体,不断提升园区集聚能力。园区依托实验猕猴繁育示范基地、国家新药药效评价中心、制剂委托生产公共服务平台、国际再生医学产业园服务平台、医疗器械孵化平台、药品第三方仓储物流服务平台等第三方平台,为医药企业提供从初期药品筛选、孵化,到中期产品小试、中试生产、药效及安全评价,再到后期GMP认证、品种落户的一站式专业服务。其中,四川格林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眉山药效评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总投资8亿元,占地面积约356亩,组建集临床前药效评价中心、国际会议中心、生物医药人才培训基地及新药研发中心为一体的高端新药研发CRO服务机构。
△德峰药业:独家国家医保药品展示
招才引智,优质营商环境结硕果。园区现有工程院院士2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1名,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1名,四川省“千人计划”引进人才2名,国家“863”计划专家库评审专家1名,“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专家库专家1名,国家科技奖励专家库专家1名,博士20余名。园区注重项目服务,组建项目服务中心,创新“模拟审批”,对重大投资项目商请涉审部门提前介入、容缺审批、并联审批,最大限度提升审批时效。坚持“联系推动”、“现场办公”、“挂图作战”、“会商共诊”、“约谈推进”等项目推进机制。“园区对入驻企业行政审批实行全程‘代办’、‘带领’保姆式服务,实行‘一窗进出、一网通办’,真正解决企业和项目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令企业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生产、研发等自身具体事务上,加快项目建设。” 四川德峰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德峰药业于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净利润3500万元,贡献税收近3000万元,亩平税收41万元;2019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净利润3900万元,贡献税收3500万元,亩平税收48万元。目前德峰药业的三期项目,以及收购药厂和重点品种的工作均在有序进行。
今年1—6月,“西部药谷”已签约亿元项目13个,协议投资56.4亿元。这些项目的成功入驻,为眉山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妍(部分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