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让我们共同追寻53年来闪光的足迹,传承三线红色基因,发扬‘奋进自强,争创一流’ 的企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中车讲话为指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近日,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喊出响亮的“生日口号”。一份跨越五十三载的承诺将在新一代眉车人身上得以延续。
△建厂初期“四通一平”大会战
三线建设,中国特有的历史学、经济学词语,它始于1964年,调整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为重点区域,开展的一场以工业交通和国防科技工业为基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运动。根据党和国家关于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一线(沿海)的重要工厂和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计划地全部或部分搬迁到三线。
1965年1月,四川省计委、省经委通知第一批迁建项目。
1966年9月,四川省建委下达第一批项目,三线重点工程随即在乐山选址建设。铁道部在乐山地区新建的机车车辆厂最终选址在眉山县思蒙火车站附近。
1966年11月,铁道部正式成立眉山车辆工厂筹建处,一座崭新的铁路货车制造企业由此登上历史舞台。
……
2019年11月,时光流逝,中车眉山公司五十三载转瞬而去。
△1974年 第一辆C62M货车试制成功
当初为响应毛泽东主席“要加快三线建设”指示,几百名老一代眉车人喝的是稻田水、住的是干打垒,披荆斩棘、卧薪尝胆;而今,一座集各型铁路货车、高端制动机、高端紧固件、高端铁路货车转向架、现代物流产品制造为一体的中车眉山公司屹立于大西南的绵延丘陵中,成为国内铁路货车制造三强之一,为四川、眉山及周边地区带来了新的工业文明,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要让毛主席睡好觉”一句诺言,绵延五十三载、横贯峨眉山岳、响彻三代一万眉车儿女心怀。
53载风雨沧桑,53年薪火传承
四川,眉山,思蒙山。1966年,初冬。
近300名从三千多公里外的齐齐哈尔市来到四川的第一批机车青年,经过多日的举家颠簸,终于到达了一个小火车站:思濛站。穿过堆满集装箱的站台,他们慢慢登上铁路西侧的小山,消失在山上莽莽松林里。
△1991年 获得国家质量奖
这是火车站职工从未见过的一支大部队,是为筹建我国西南第一个铁路货车制造企业──眉山车辆厂而来的。
在建厂初期的岁月里,参与建厂的职工家属晚上点的是煤油灯,住的是茅草屋、油毡棚,蛇虫遍地,喝的是未经处理的稻田水、池塘水。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背景下,老一辈眉车人和5000余当地民兵靠着一锹一镐、一车一挑的“奋进自强”精神,在干打垒房前打成第一口井,告别了喝地表水的日子,挖掉了55万立方的山包,平整出了工厂主厂区用地。怀揣着建设三线、产业报国的初心和使命,凭着一股永不服输的干劲和闯劲,老一辈眉车职工在简陋的条件下,试制出了103、104型铁路货车制动阀,抢干出第一批车。
△2005年 100辆集装箱平车交付澳方,首次向发达国家出口整车
转眼,2019年,盛夏。一辆辆银灰色L70型粮食漏斗车在厂区内各条铁路线上整装待发,中车眉山公司全面完成2019年600辆L70型粮食漏斗车生产任务,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中车眉山公司1500名员工齐聚公司奋进广场,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用这份薪火相传了53年的事业,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
筚路蓝缕建奇功,绝地反击图新篇
三线建设既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布局和走向,也是中车眉山公司发展的开端,填补了西南地区车辆制造业的空白,提高了西部地区机械制造生产力水平。
△2010年 公司第100000辆新造货车下线
老一辈眉车人不仅在原本贫瘠的土地上建起了一个厂、一座城,而且孕育出了“奋进自强,争创一流”的眉车精神,开创了一个又一个令国家认可、行业侧目、员工自豪的辉煌业绩:1974年第一批51辆新造货车实现销售,1976年开始盈利,1989年产品首次出口缅甸、成为国内铁路货车行业“走出去”的先行者和示范者;1990年荣获1989年度全国企业管理优秀奖“金马奖”,先后荣获“国家质量奖”、“国家一级企业”、“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三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多年保持“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的荣誉;先后完成“312”、“140”出口泰国货车项目,产品实现从C62-C64-C70-C80的升级换代,截止90年代中叶,公司年产新造货车能力就已提高到6000辆,迄今年产铁路货车能力达8000辆。
△2014年 新建研发中心投入使用
经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痛苦转型后,通过三代眉车人的努力,中车眉山公司至今已累计生产铁路货车近14万辆,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铁路货车近8000辆。早已从建厂初期仅有C62M型敞车单一产品,发展成为一家年研发新品20余款,且全面具备敞、棚、平、罐、漏、特各型铁路货车的研发实力,能够同时为铁路货车制造和公路物流运输提供装备配套解决方案的企业。
△公司新上线的自动化生产线
如今,中车眉山公司已经从单一货车组装业务到基本形成铁路货车装备、多元产业、国际化经营“三足鼎立”的经营格局,成功跻身新型大轴重货车主要研制企业行列,建立起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中车紧固连接技术研发中心等国家级、省市、集团级技术创新平台12个,发展成为中车认定的四家“走出去”优势企业之一,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蜕变。
转型发展新天地,初心未改为“双百”
2015年,中车眉山公司提出“一体两翼 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和打造“双百”企业(“百年企业,百亿企业”)发展愿景,经营重心从“本地打拼”升级到“跨国经营”,发展战略由“主业专精”转变为“多元拓展”,是该公司发展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转折。
面对转型,面对二次“创业”,中车眉山公司跳出“两条钢轨”的发展格局,做强做优铁路货车及制动机产业,塑造公司“强壮之体”; 全力开拓相关多元新产业,使其成为公司“突飞之翼”; 奋力开拓海外市场,使其成为公司“猛进之翼”。
△2019年 荣获中国中车2018年度“突出贡献奖”
2017年,中车眉山公司迎来了主营业务收入、考核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运营资本EVA回报率、新造车数量、整车销售数量六项指标均突破历史记录的“高光时刻”;2018年,中车眉山公司延续增长势头,超额完成中车调增后确定的主要经营指标,盈利能力显著提升,继2017年后再次荣获2018年度中国中车“突出贡献奖”。
2019年初,在国家“交通强国”战略、“蓝天保卫攻坚战”、“三年货车增量行动”的大环境下,中车眉山公司确立了未来三年滚动发展目标,力争在铁路装备板块、多元产业板块、国际化经营板块实现新的突破,形成“541”经营发展格局。
△2019年6月L70型粮食漏斗车下线
与此同时,中车眉山公司秉承53年发展所积淀的企业文化传统,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中车讲话精神为指导,继续担负央企使命、中车使命,将50年前的三线精神与眉车精神更加发扬光大,形成了新时期“眉车精神”。推出自主研发的党建“先锋e+6”信息管理平台,逐步推行“以机代人”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令公司员工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53载,人已变,但初心未改。五十三年峥嵘岁月给眉车儿女留下的宝贵精神宝藏,便是承诺践诺,始终不变的追求和情怀。
53载,依然是这片热土,却遇见不一样的中车眉山公司。
△2019年8月,整装待发的L70型粮食漏斗车
在前不久的央视频道《主播关注》栏目,闪现着中车眉山公司所制造智能铁路“消防火车”的身影。历史不会忘记,在遥远的西南地区,还有一方为了祖国的铁路车辆制造,为了现代高端制动产品、紧固连接产品、转向架产品、物流装备产品而奋力拼搏的热土;还有一帮始终牢记国企使命,为了祖国的经济建设砥砺前行、默默奉献的铁路人。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张妍(图片、视频及部分资料由中车眉山公司杨学东,中国中车微信平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