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0个月 成都收获235个优良天

2020-11-05 09:31:00   四川观察

记者11月4日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截至11月2日,成都市今年优良天数235天,是2017年全年优良天数,PM2.5浓度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6%;与基准年2015年相比,优良天增加35天,优良天数比例上升11.2个百分点,PM2.5下降33.9%。

今年是“十三五”和打赢蓝天保卫战收官之年,在如此关键的一年,成都的大气环境也经历了复工复产复市“热潮”、极端高温不利气象条件带来的重重考验。面对困难,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应对,通过一系列精准治气、科学治气、依法治气的措施,合力攻坚,坚决扭转不利局面。

目前,距离“十三五”收官还剩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也迎来了“十三五”期间最后一场秋冬季战役,那么成都如何攻坚?

强化工业源治理

严格工业企业分级分类管控,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绿色化发展绩效考核,推进小微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整改提升,完善细化重污染天气“一厂一策”。加快推动工业锅炉、炉窑升级改造,深入推进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

强化移动源治理

强化新车国六排放标准准入监管,严格区域分级管控,划设机动车严管区,对非重点区域内运渣车设置绕行路线,加密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联合执法检查频次,对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加装OBD诊断仪。

强化扬尘治理

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绿色标杆工地执行豁免政策,大力推进各级重点工地对标改造提升,强化施工扬尘监管执法,提高重点区域内核心道路环卫清扫保洁精细化作业等级。

强化面源治理

严格落叶垃圾、秸秆焚烧监管,开展烟花爆竹、祭祀活动、腊肉熏制等专项检查,强化重点区域内餐饮油烟全面检查,加快打造绿色汽车维修企业和集中钣喷中心。

强化预警应急措施

加强重污染天气会商、预测、预判、应急响应措施及后评估,加强成都平原经济区重污染天气协同应对。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