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泸州市“三线一单”优化完善工作成果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泸州“三线一单”优化完善成果。
什么是“三线一单”?
“三线一单”是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为基础,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构建分区环境管控体系的环境管理机制。
“三线一单”是国家战略,是环境家底,也是发展方向。对正处于开放发展关键时期、面临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重机遇与挑战的泸州来说,编制并应用好“三线一单”意义重大。
制定环境质量目标
划分49个管控单元
根据新闻发布会发布的“三线一单”成果主要内容,泸州以2019年为基准年、2025年为目标年、2035年为展望年开展工作,制定2025年和2035年的环境质量目标,根据最新生态保护红线和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将泸州划分为优先、重点、一般三类共49个管控单元,并提出相应的管控要求清单。
优先保护单元19个
其中,泸州划分优先保护单元19个,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3.86%,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石漠化地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区域。
如泸州长江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的长江干流、沱江、永宁河、赤水河等流域,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蔺、叙永石漠化敏感区,锁口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等。
这些优先保护单元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和城镇建设。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或有条件开发进行管理。
重点管控单元27个
泸州划分重点管控单元27个,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6.94%,主要包括7个区县城镇规划区、15个工业园区和5个涉及水、气的环境要素重点管控区域。
这些重点管控单元以环境污染治理和风险防范为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污染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如泸县北部,因为马溪河、九曲河等河流水质不达标,水资源利用达上线,所以划定为水环境要素重点管控区,需要在今后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完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规范畜禽养殖,杜绝生产生活废水下河,控制面源污染,提高中水回用率,从而让水质逐步改善。
一般管控单元3个
泸州划分一般管控单元3个,包含合江、叙永、古蔺三个县部分地区,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9.2%。
这一部分管控单元因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和其他需要保护的生态空间,环境质量较好,资源丰富,可进行开发利用,但在开发建设中要求生态环境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基本要求。
“三线一单”成果将作为
政策制定和调整的重要依据
据了解,“三线一单”成果将作为全市各级各部门进行政策、规划、发展战略制定和调整的重要依据,其管控要求将融入各类开发建设等活动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三线一单”成果还将与战略环评、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深度融合,指导全市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开发建设强度,促进泸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泸州将以“三线一单”为标准,改善环境质量,实施生态修复,防控环境风险。强化“三线一单”成果在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及生态环境监管执法等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推进生态环境监管精细化、规范化,支撑环境高水平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