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州发改委产业发展科获悉,第四次部省联席会议以来,凉山州着力抓好项目建设、科技攻关、要素保障、产业结构优化、体制机制改革、生态环境治理等重点工作,推动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0年,凉山州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5.17亿元、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66.7%,现有钒钛稀土类高新技术企业9户,2020年钒钛稀土产业年产值已超过260亿元、占全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80%以上,钒钛稀土产业已成为凉山州重要的支柱产业。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围绕产业转型发展,推动产业链延伸。近年来,陆续建成投产了攀钢西昌钢钒210万吨冷轧及汽车面板制造、重钢西昌矿业200万吨废石抛尾工程、久源钒钛2500吨五氧化二钒、攀西钒业科技含钒废渣综合循环利用、江铜稀土钕铁硼薄片及牦牛坪稀土采选工程、万凯丰稀土1亿安时贮氢电池、志能稀土2000吨高精度抛光粉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
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
攀钢西昌钢钒公司、重钢西昌矿业着眼于钒钛产品关键技术攻关,江铜稀土着力于研究稀土矿物绿色高效综合回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钒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50%,钛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30%,稀土矿选矿回收率大幅提高,其中冕宁稀土矿达到78.8%以上,德昌大陆槽矿达到68%以上,冕宁冶炼分离稀土总收率达到96%以上,德昌冶炼分离稀土总收率达到93%以上。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制定印发《凉山州蓝天保卫战作战计划》《凉山州大气持续改善规划》,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整治和综合督查等工作,近年来已先后关停康西铜业、合力锌业等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企业。2020年,凉山州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2.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为97.8%,同比提升0.3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全省第三。凉山将积极推进风光水多能互补开发和电能替代工程,进一步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加快清洁能源输送通道和局域电网建设,探索走出一条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与群众利益相衔接、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资源开发利用新路子。
保障能力不断加强
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强化电力要素保障,通过留存电量、水电消纳、电能替代、水电联动,直购电、富余电、低谷弃水电量等政策组合,较大地降低了企业用电成本。用好凉山州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和创新创业专项资金,2020年,累计发放风险补偿资金5笔,共计4800万元。
201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成立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钒钛、稀土等资源综合利用上升到国家层面,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资源开发类试验区。
在此机遇下,一系列项目在凉山陆续签约或落地,加速科技攻关,加强要素保障,推动资源创新开发综合利用,推进凉山产业结构再升级。
2021年凉山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以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为带动,提升战略资源开发水平,打造全国重要的钒钛产业、稀土研发制造、有色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基地。牢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构建新发展格局,突出以安宁河谷综合开发为战略牵引,联动推进攀西经济区加快转型升级,打造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