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列车的故事③丨高空“琴师”把复兴号平稳接进大凉山

2022-01-10 15:11: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月10日,凉山人民翘首以盼的复兴号动车组正式从西昌开行,标志着西昌西至昆明间将首次实现动车组直通。1月11日起,每天有5趟动车从西昌出发,覆盖白天的重要时间段。

把复兴号安全平稳地接进大凉山,离不开接触网线路。作为高悬于铁道线上为来往列车输电供电的动力源泉,一条条接触网线路如琴弦沿钢轨平行延伸,行走其间维护设备的人员,常常被称为高空“琴师”。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西昌工电段供电维修技术中心接触网维修队队长张文和他的同事们就是这样一群“琴师”,最近一年他们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峨广线冕米段接触网设备的平推验收工作上,把复兴号安全平稳地接进大凉山,是他们的目标。

(张文接触网上网作业)

张文初次接触“琴弦”是在1998年,23岁的他被分配到乐山接触网工区,成为一名接触网工。2007年,张文作为工区班长带领职工对青衣江大桥钢支柱及支撑、定位装置开展更换施工。

谈起从“门外汉”到技术骨干的积累与跨越,张文提到最多的关键词是“积累”和“创新”。

积累:理论成果融入实际工作

2007年,张文作为工区班长带领职工对青衣江大桥钢支柱及支撑、定位装置开展更换施工,将理论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运用施工优化法实现了精确计算,通过提前组装,将钢支柱一次性安装到位,大幅缩短了施工时间。

施工过程中,他还不断总结施工经验,编写出了《大修更换支柱作业指导书》《大修更换支撑、定位的方法》等专业指导书,期间写下的读书笔记和个人心得就有厚厚7个笔记本。

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张文在2011年的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接触网工决赛“第一名”好成绩,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张文告诉记者,接触网专业是集体作业,一个人强起不了大用,大家都强了,作业效率才上得去,设备质量才有保障。

取得成绩后,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人才培养上,以“播下一粒种子、收获一片果实”为理念,在2011年创建了“张文接触网技能示范队”。

“第一批示范队队员只有十几人,以专业科室的专工、各个车间的技术员和技能突出的工班长为主,共同以总结磨练高标准、可复制的接触网作业法为目标,形成了一批成果。”张文介绍,示范队通过以点带面,一点点扩大了辐射范围,为全段接触网专业职工立标打样和开展教学,还完善出33个标准化作业流程图,制作出15个标准化检修视频资料供职工培训和日常业务学习使用。

创新:自行设计自动检测装置提前完成冕米段作业目标

走在冕米段新建线路上,张文不时抬起一把用到掉漆的望远镜,目光扫过一颗颗螺丝、夹线板,大到腕臂安装不规范,小到一个开口销开口大了几度,他都能逐一找出记在笔记本上。张文告诉记者,冕米段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逼”着他们另找突破口。

(张文通过望远镜检查接触网设备)

欲利其事,先利其器。张文告诉记者,早在2007年青衣江大桥接触网施工作业中,他就尝到了工作创新的好处,2011年,示范队成员们还研发了能大幅提高作业劳效的“横担安装器”,成功申请国家专利。

这一次,为加快峨广线冕米段接触网设备的平推验收速度,他再次提出创想,自行设计“梯车模拟受电弓自动检测装置”,按照“绿巨人”动车受电弓实际结构尺寸,自制不锈钢材质模拟受电弓,利用模拟动态检测能较全面判断设备状态的优点,实现对接触网设备工艺标准、技术参数、模拟运行状态的数据收集、分析和诊断,既节约了验收时间,又提高了检测精度,首次在冕宁站Ⅱ线验收作业就取得了良好效果,提前完成作业目标,“车模拟受电弓自动检测装置”同样也已开始申请国家专利。

“动车真的又快又稳,好棒!”听到首发列车乘客的交口称赞,微笑不由自主爬上了张文的脸颊,他轻轻点点头,转身投入新的工作中。

川网新闻·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 实习记者 王培哲 材料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提供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