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复兴号动车就要开到大凉山了,以后大家早上挖的土豆下午就能出现在各大城市的菜市场了!”1月10日,复兴号列车开进大凉山,生长在大凉山深处的彝族小伙曹日咪担任刚成立的CR200J动力集中式动车组检修班工长职务,全面负责复兴号CR200J鼓型车检修工作,内心既兴奋又忐忑。
70后的曹日咪,小时候背着背筐,坐着“慢火车”赶集,后来考上了铁路技校,毕业后成了“慢火车”检修人员。二十多年来,开出大凉山的火车从“慢火车”到全列空调列车,每一次车型的变化他都非常清楚,每一次列车检修技术的升级他都参与其中。但这次他知道,和过去的任何一次都不一样,复兴号是百分百的“中国制造”,其检修技术要求的难度,靠原有的组织管理、作业模式、作业标准是无法解决的,但复兴号的开行势在必行,不行就学,总之,必须学,必须行。
“磨刀不误砍柴工”,为解决检修技术难题,首先要解决检修技术人才难题。作为动车集中式动车组的工长,曹日咪在车间的大力支持下开始调兵谴将,挑选了10名车间技术骨干、6名车辆乘务员、3名一体化调度,在复兴号动车组配属投入使用前,统一前往中车唐山厂开展适应性培训,全面了解CR200J车型的构造及原理。
经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后,他们紧接着前往双流运用车间,参与到日常的复兴号动车组检修工作中,通过实际操作和标准化作业跟班学习更加深化对CR200J鼓型车的认识和了解。“技术要有输入才会有输出,只有自己掌握了新技术、新知识,才能将这些新技术、新知识运用到以后的检修工作中。”曹日咪说道。
两个月的封闭式培训,培训人员基本掌握了CR200J鼓型车检修的作业标准,新成立的班组具备了复兴号动车组日常检修的能力,但这并不等于就万事大吉。为了让大家在“战术”上引起重视,他直接给这一群以为自己学成归来的学员们泼了凉水:“真正成为一个技术水平过硬的检修人员,更多的是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你们现在没有亲自上手,很多问题都还没有遇到,根本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要多干多练,否则永远学不会,永远不会有创新”。
为了让检修人员真正能独立上手,他随后组织集动班进行作业演练,先后对趟修、D1修进行多次演练,并联合客运、机务、电务等多个部门,利用库停车开展应急演练,包括CR200J动车组途中登顶检查受电弓故障应急处置、备用车组应急处置、塞拉门故障应急处置等11项应急处置。在实操演练中,遇到犯错的情况,曹日咪没有过多的批评,只鼓励道:“现在出错是为了以后不出错,知错改错,保证以后不出现相同的失误,这才是最重要的。”
“小慢车”是凉山州的致富通道,而“绿巨人”无疑是大凉山父老乡亲致富路上的加速器。这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凭着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凭着对这片土地上彝族同胞的真情,不断地迎难而上,将自己训练成了一名随时准备展翅高飞的雄鹰,守护着一趟趟旅客列车、守护着复兴号穿行在大凉山深处,让攀西父老乡亲有一条安全的致富路、发展路。
川网新闻·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 实习记者 潘阳薇 材料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