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发展 乐山金口河勾勒富美顺河新画卷

2022-04-22 17:35: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曾经藏于深山人未识,如今已是进入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的旅游门户。春色正好,走进乐山市金口河区永胜乡顺河村,人文景观错落布局,“口袋公园”随处可见,秀美自然风光撩人心弦。

近年来,顺河村围绕“新寨兴村、产业强村、旅游富村”理念,强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勾勒出一幅精彩的富美顺河新画卷。

产业强乡  富美顺河欣欣向荣

顺河村地处永胜乡南部,海拔900—1200米,适合种植错季水果、高山蔬菜、中药材等。利用海拔的优势,该村因地制宜,发展错季枇杷,通过打好“时间牌”,帮助老百姓鼓足“钱袋子”。

 顺河村三组脱贫户刘小平在果园里采摘枇杷忙得不亦乐乎。在村两委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家种植了4亩枇杷树,通过学习,再加上自己的摸索,产量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好。

 “枇杷肉质厚、口感甜、水分充足,错季售卖一斤可以卖到10元,一年可以挣将近4万元。”刘小平说。

 如今,顺河村村民基本家家户户都种植了枇杷,凭借错季发展优势,市场竞争力强劲。而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各地游客纷纷前来体验采摘之乐,来自眉山等地的水果批发商也慕名而来抢购。枇杷不愁销路,这可把当地老百姓开心坏了。

 据顺河村驻村第一书记马婷介绍,2021年,顺河村种植枇杷面积约500余亩,总产量约15万斤,年销售额约100万元。

旅游兴乡  宜居顺河生机勃勃

烟雨迷蒙的清晨,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峡谷中的瓦山公社像极了一幅水墨丹青画,村民刘家泉正在厨房忙活着洗菜做饭,他的妻子在堂厅招呼着前来吃饭的客人。

 “最多一天接待了93人次,订了十几桌餐,住宿也全部订满。”刘家泉是顺河村1组村民,2017年,在村两委的帮助下,他把自家房屋改造成了民宿,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的门户,顺河村依靠它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刘家泉的民宿生意也跟着火了起来。

“一年收入将近5万元,比出门打工实在,家人们都在身边,不愁吃穿,很幸福。”刘家泉开心地说道。

据顺河村支部副书记郑天财介绍,如今顺河村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配套建设特色民宿,发展水果采摘,将农旅深度融合。游客在欣赏美景之余,还可以住农家民宿、吃农家饭、享农家乐,顺河村实实在在地成了游客们夏季避暑、冬季赏雪的好去处。

 “85后”第一书记

身着汉服为顺河村代言

 “往前面走”“眺望远方”“回头......”

 初春的顺河村格外宁静,山谷间盛开的樱花美不胜收。樱花树下,身着白衣的女子,手撑纸伞,嘴角含笑……原来,是“第一书记”马婷在为顺河村拍摄乡村振兴旅游宣传短片。

 “初识顺河,是在2017年结对帮扶顺河村之时。”2017年,作为金口河区委宣传部的一名帮扶干部,马婷和其他帮扶干部一样,每周都会来到帮扶群众家中,宣传政策,解民忧,扶民困。

 “当第一书记,是偶然的机会。”马婷说,2021年,前任“第一书记”任期满了回了单位,单位正在考虑选派继任人选时,她就跑到领导办公室,主动请缨,成了顺河村新任的第一书记。

 “看上去漂漂亮亮的女娃子,我真觉得不是干事儿的料。”顺河村村支部副书记郑天财说,第一书记工作非常辛苦,不仅要驻村,还要时常下乡入户,饱经日晒雨淋。他一看马婷就是娇生惯养的俏女娃,心想,这下完了,以后自己有得忙了。可没过多久,郑天财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自从任顺河村第一书记后,马婷每天走村入户搞调研、发动群众抓产业、奔波城乡做推销......每一项工作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不拖泥带水。她还利用自己曾经在彝族村落任大学生村官时积累的经验与老百姓沟通交流,很快便和他们打成了一片。

 “我深知一名第一书记就是一面旗帜,驻村帮扶,服务群众是我义不容辞的工作任务。”马婷说。

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如今的顺河村拥有天池牡丹基地专业合作社、牛膝基地、高山错季节枇杷基地、娃娃鱼养殖基地等各类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2个,芍药、食用玫瑰、百合等村集体经济30亩,间接带动全村300人就业,年产值200万元。

恍若田园小城的自然村落,有了一个诗情画意的新名字──“水墨顺河”。(熊秋敏)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