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 成都将建成1000公里蓝网

2022-05-20 09:29:00   成都日报

要依托“两山”“两水”生态骨架,开展“五绿润城”“天府蓝网”行动,建设以“锦城绿环”和“锦江绿轴”为主体的城市绿道体系,实施生态蓝网示范工程,全面呈现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公园城市形态。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深化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龙门山生态屏障、龙泉山城市绿心功能,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都江堰精华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更好保育秀美山林、建设美丽河湖、守护美好家园。──摘自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

“草树云山如锦绣”“窗含西岭千秋雪”,镌刻着成都大美天成的历史印记,更寄寓着万千市民对公园城市的无限憧憬。近年来,成都持续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累计建成各级绿道5188公里、新增公园面积6.5万亩,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加快建设,环城生态公园、锦江公园全线贯通。随之“火”起来的,还有刷爆“朋友圈”的三个“标配”──环城生态公园100公里环线绿道骑行、公园绿地露营、夜爬龙泉山看日出。

而未来,随着“五绿润城”“天府蓝网”行动的开展,成都全市各级绿道五年内将突破1万公里。对于居住在“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的成都人来说,“亲山乐水、参与自然”将会有更多的选择。

市民在绿道上骑行

“三刷”绕城绿道

市民挖掘亲近自然“新姿势”

“三刷绕城绿道,只为多看看成都的美。”这个周末,骑行爱好者刘文隽再次发出了一条与环城生态公园相关的朋友圈,配图是公园里的多处美景。

早在4月中旬,刘文隽就已经发现这条百公里的骑行线路。不算分段骑,光是骑环城生态公园绕城整圈100公里,她和朋友就已经完成过三次了。“我们骑的共享单车,说走就走。”刘文隽笑着说,边骑车边打卡拍照,骑完一圈大概花10个小时,但一点也不无聊。

不无聊,是因为沿途的一路风景。“其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绿道上的大片麦田,金色的麦浪十分壮观。”刘文隽说,“五一”期间去骑行的时候,还看到了有收割机正在进行收割。既有原生态田园风光,也有各种网红建筑和桥梁,一路上的优美精致、原生古朴都让她和朋友经常停车下来拍照,或是静静欣赏。

另一个让刘文隽印象深刻的场景是,除了骑行的、跑步的、轮滑的,还有不少年轻人推着老年人来逛绿道,“太火了!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在此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享受。”这样的场景让刘文隽感到特别温馨。

网络上,有网友调侃,这个火红的5月,成都只有三种人:一种是骑行天府绿道的,一种是在公园绿地露营的,还有一种,是夜爬龙泉山看日出的。

每一种新“玩法”的背后,都是成都人挖掘出的亲近大自然的新姿势。

推进“五绿润城”示范工程

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更多更近

未来,成都市民会发现,绿道、公园等绿化活动场地会更多更近。

厚植公园城市生态本底、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城市。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依托“两山”“两水”生态骨架,开展“五绿润城”“天府蓝网”行动,建设以“锦城绿环”和“锦江绿轴”为主体的城市绿道体系,实施生态蓝网示范工程,全面呈现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公园城市形态。

锚定目标,行动已展开。持续推进“五绿润城”示范工程,全域布局高品质绿色空间体系,建设串联城乡的天府绿道,打造优质均衡的城市公园,形成色彩丰富的绿化景观,全面呈现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公园城市形态。“未来五年,全市各级绿道将突破1万公里,全市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将不低于90%。”

以智慧赋能生态环保,成都还将聚焦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更大范围接入整合各行业系统数据资源,加快实现在线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智能用电监控系统“三网合一”。依托“智慧生态环境”系统,建成高效串联区(市)县和相关市级部门的涵盖大气、水、土壤、应急、环督等生态环境全要素的综合指挥调度平台。

一湾清水、一城蓝网,让城市多了几分灵动和澄澈。2022年成都将完成100公里天府蓝网示范项目建设,到2025年,将总投资230亿元,全面建成1000公里天府蓝网示范工程,建立具有成都味的天府蓝网品牌体系,叠加一、二、三级蓝网,构建“一核一环、三江九带、三级四类”的整体格局,水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取得实质性突破。(记者 王琳黎)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