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6月28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召开新发现碑刻新闻通气会,邀请文博、书画专家,解密新发现碑刻!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务委员、研究馆员梅铮铮介绍,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目前诸葛亮殿共有25通碑刻,数目和内容与庙志的记载确实有出入。一些庙志上记载的碑刻现在没有见到,本次新发现有3通碑刻又未见记载。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发现的前、后《出师表》碑的书写者石韫玉是乾隆时期的状元,也是武侯祠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位状元身份的碑刻书写者。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保管研究部主任、副研究馆员安剑华介绍,石韫玉是一位诗人、藏书家,平时对文学创作、书法艺术都有较高的标准和追求,他选择《出师表》来书写,也侧面反映出《出师表》这个作品的品质和影响力。
在成都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邓代昆看来,在这批石刻中,最能亮人眼球的应该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宋可发所书的 “眼底江山”石刻。邓代昆解释,康熙八年宋可发任四川的按察史间,任间.他发起和主持了重修武侯祠的工程。此石刻,就是在这次重修武侯祠工程告峻后所书刻的。石刻属行草书法,用双钩围刀刻成。但在结字上却不掩有篆隶书的痕迹。此书书风潇洒张驰,笔势振迅,似应出自宋代米芾的法范。而其舒展雄放中,又不乏旖旎柔婉,似又明显受过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书风的影响。
石质文物的保护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接下来武侯祠将采取哪些措施对碑刻实施有效的保护?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主任、研究员,石质文物保护专家肖嶙介绍,目前碑刻抹灰层刚刚揭取完毕,之后的长期保护工作始终还是要遵循最小干预的原则。一方面要进行建筑结构勘察和物理探测,了解清楚正面墙壁和整座大殿的结构,做好周边环境的防护。同时要进行微痕扫描,对原有状态和信息进行数字化记录。此外会安装监测、评估、调控的文物保护系统,保证安全可控的工作环境。
新发现碑刻好久能与公众见面?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陈列展览部主任、副研究馆员尹恒表示,目前武侯祠博物馆的原状陈列提升项目也在有序地推进,在完成碑体的清理保护后,石碑将会展示出来,并利用多元技术解读碑刻背后的故事,丰富武侯祠文化内涵,给予观众更加丰富多元的观展体验。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