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非遗”搬上舞台,原来ta们都是“气氛担当”!
2022-07-15 17:16:00
四川文旅厅

当你看到“庆典”这个词的时候
你的脑海中会浮现什么样的画面呢
是喧闹人潮里的笑脸
还是夜空中绽放的烟花
又或者
是各项传统艺术的精彩演出

今天,就跟着安逸了解一下
广元舞台表演中常见的非遗
一起领略非遗魅力!
高观皮影是唐明皇幸蜀时,由宫廷乐师传播并遗留在剑门山区的一门民间艺术。
两百多年来,经过剑阁乡土艺人深层加工精湛制作,将其民俗化、地方化,逐渐形成如今具有剑门山区特色的民间表演形式。
唱腔以川戏为主,至今仍保留有根据传统川剧和惩恶扬善的民间故事为题材,改编而成的节目六十多部。
李家(耍)锣鼓,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流传于曾家山,产生于唐朝时期,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有着真率质朴的地域特色,悠久的传承历史,因建制多、构造奇,曲牌丰富、技巧繁多而声名远播。
“白龙纸偶”又叫“剑门纸偶”,在传承了几千年历史的木偶艺术基础上,根据木偶的制作特点,与民间纸裱工艺,经改革和创新,集雕塑、绘画、戏剧表演、歌舞表演于一体。白龙纸偶表演生动传神,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永宁火龙”是苍溪县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艺术表演形式,以永宁镇一带广为流传。表演时配有锣鼓队、唢呐,均以地方民间乐调为主,欢快、热情,展现国泰民安的美好场景。
灯戏是苍溪极富地方特色的民间小戏,而且是川剧的重要声腔之一。由于其演出多与春节、灯节、社火、庆坛等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所以形成了小戏多、喜戏多、闹戏多的特点。
苍溪灯戏主要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语言通俗易懂、诙谐风趣,极富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独角兽舞是巴蜀古地遗存下来的古老民间舞,它是苍溪先民在生活中自创的一种地方舞,以其舞者装饰独特,演出场景动人心魄而享誉蜀中。
它在继承巴渝古舞,吸纳苍溪龙灯、车灯等民间艺术的基础上,集古朴、雄壮、惊险、细腻于一体,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民间艺术舞种。
元坝狮舞源于西汉末年,集中国南北舞狮艺术于一体,共有四十八阵,阵阵环环紧扣,动人心弦。“
迎门升炮”“鱼跃龙门”……设阵破阵,阵式独特。表演者无论是在高处腾飞起舞,还是扑地打滚和擞皮,都融合了武术、杂技、舞蹈、书画等多门艺术技巧,设阵破阵,阵式独特,稳重见险,粗中有细,刚柔相间。
虎跳狮子花灯,是王氏先人于明朝洪武24年,带来的一种大型民间文艺节目,主要是在春节期间,利用院坝、院场等场地表演旨在庆新年、闹元霄、扫五瘟,祈愿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傩戏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平溪傩戏,为曾家山地区,保留至今的一种巫歌傩舞,以“生、旦、净、丑”为主要角色,以木雕面具和兽皮面具,羊皮铃、桃木剑等为道具,用美妙的歌唱、动人的舞蹈,祈福消灾,渴求平安。
是民众渴望驱逐苦难,追求幸福生活最朴素的表达,2017年,平溪傩戏被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