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值守人员紧急集合!准备出发,按上级要求赶往震区,注意安全!”
“《地震快速评估简报》已上报至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请继续做好研判工作。”
……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13时,一份《四川甘孜州“9·5”泸定县6.8级地震快速评估简报》上报至了省抗震救灾指挥部。
面对前方受灾情况的不确定性,科技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不仅能提升效率,还能为指挥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黑科技”探路
震后20分钟,省安科院(省应急技术保障中心)派遣的第一批次前方工作组1车5人携带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应急装备立即奔赴现场,开展应急技术保障工作。通过对沿线山体、道路等情况进行观测,为救援指挥提供辅助决策,也为冲在最前面的逆行者提供安全保障。
当晚,抵达震中的工作组被分为两组,一队协助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一队前往受灾点进行数据采集。“我们运用D1000无人机完成制作磨西镇VR全景影像,迅速将现场灾情实际情况展示给后方指挥部,为指挥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前方工作组成员介绍道。
同日,省安科院(省应急技术保障中心)本部第二梯队工作人员4人按程序解除居家隔离立即到岗,24小时备勤,开展救灾信息统计和震区河流水位变动情况监测工作,同步做好应急出动准备。
9月6日,省安科院(应急技术保障中心)前方工作组一队在泸定县磨西镇、得妥镇开展无人机正射影像数据采集处理工作,为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提供辅助决策技术支撑;一队协助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开展信息收集整理等相关工作。
此外,省安科院还组织后方工作组持续开展救灾信息统计和震区河流水位变动情况监测,并对震区水旱灾害进行快速评估。
卫星便携站快速“保通讯”
面对强烈的地震,震区不少村镇信号中断、一度无法与外界进行联系,保障通信畅通是当务之急。
地震发生后,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和省应急管理厅立即启动应急通信保障二级响应,紧急调度大型高空全网应急通信无人机赶赴震区。
9月5日17时,腾盾双尾蝎无人机挂载光电侦察吊舱、空中基站设备在机场起飞,1小时40分钟后无人机就飞抵震中区域上空,启动灾情广域巡查并实施公众通信覆盖任务。
9月5日20时左右,抢险救灾指挥和受灾群众手机通信陆续恢复。
据悉,四川移动还运用鑫远眺卫星便携站,助力现场通信恢复,音视频等信息实时回传,并实现区域性的WIFI覆盖。同时,还为4G LTE基站提供互联网宽带传输,在应急现场提供稳定的基站接入能力,打通通信链路,满足应急现场语音通话和4G网络服务需求。
川网传媒特别报道组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