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你】全国人大代表格西王姆:14年扎根边远地区敬老院 她背负着老人们的期待上两会

2023-03-04 22:38:00   四川发布

代表名片:

格西王姆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马尔康市敬老院护理员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从18岁到33岁,几乎从刚刚毕业后不久,格西王姆就扎根在了马尔康市敬老院。

原因无他,“我性格比较内向,喜欢跟老年人们交往。”第一次见到格西王姆时她告诉记者。彼时,她刚刚多了一个新的身份──全国人大代表。

在马尔康市敬老院,多是农村特困老人和城镇三无老人,14年的养老院工作经历,让她深深地了解老年人群体,“很多老年人以为进了敬老院就等于等死,这种意识以前很普遍,特别在我们民族地区”,格西王姆说,“还有一些人觉得老年人不爱干净,其实我们这里都不是这样的。”

改变人们的思想、提升养老服务环境成了格西王姆给自己暗暗立下的目标。

身为一名90后,格西王姆把自己年轻人的创新和朝气带到了敬老院。过去的几年来,她开始以马尔康市敬老院为根据地,创办老年人兴趣班,带他们做手工、画画,跳经络操,她同时组织了两场走秀,让老年人大胆秀出自己的风采,其目的就是让老年人的眼界更广、心态更好。


另一方面,她还积极改进管理方式。如今担任院长的她将员工的工作能力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并进行对应考核。如今,在全院27名护工的精心照护下,72位老人不仅实现了老有所养,还走向了老有所乐。

然而,让一个敬老院的老人老有所乐不是格西王姆的最终目标,她把视线放到了更广泛的边远地区。“马尔康市敬老院的情况相对较好,但是更多偏远地区的老人还缺乏好的照料。”

据七普数据,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常住总人口81.5万人,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1.8万人,占14.5%,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2.2万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三化叠加”现象突出。

格西王姆告诉记者,在国家、省、州的支持下,全州各县(市)陆续建成养老机构40个,但对比州外地区养老服务工作仍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表现在民族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缺乏生活照料,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运行经费严重不足,以及医养结合养老和互助养老机构尚未建立。

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为她提供了更好的代表基层人民发声的渠道和平台。这一次,她决定带上一份《关于加强民族地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建议》上两会。

在建议里,她写道,“民族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而父辈老人和儿童大多留守在农村。失独、失能、高龄老人在生活上面临着无人照料的困境,这一现象在民族高原地区更为显著。”她建议,加大民族地区农村养老机构运行经费投入力度,出台民族地区养老服务和产业发展政策体系,鼓励支持借鉴和引进第三方机构运行模式。
其中,她多次提到购买服务、市场参与等关键词,“要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主体”。

临行前,谈起初心,这位履新的人大代表笑着说:“我想让每个老年人都能感受到温暖。”

四川新传媒集团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张药滟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