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23年,四川夏粮实现丰收。2024年,全省各地的小麦陆续进入收获期,迎来夏收作业高峰。
你知道夏收粮食的数据是怎么算出来的吗?四川发布记者带大家到测产现场看一看!
麦浪风涌,满目金黄。5月15日,记者跟随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以下简称四川调查总队)走进绵阳市安州区,观摩2024年四川夏粮实割实测现场。
面积调查:无人机航拍只需八分钟即可完成
只见三台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从安州区秀水镇方塔村金黄的麦田里缓缓升空。“搞准粮食产量的关键,首先是搞准播种面积,我们现在主要通过卫星、无人机和PDA等现代遥感技术开展面积调查。”现场讲解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调查过程中,无人机将升空至离地面150M左右,对每一个200M*200M的调查样方内的所有地块进行航拍。利用无人机搭载的高清相机连续获取多张农作物影像,拼接合成农作物种植全景影像,解译各地块的种植品种和面积数据。完成一个样方的无人机航拍,一般在8分钟左右。
“无人机航拍,是当前粮食对地遥感抽样调查“天空地”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解人员说,自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以来,在国家统计局的指导下,四川调查总队开始在农业调查中引入遥感测量技术,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遥感测量在农业调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省已基本形成了“天空地”一体化农业调查体系。
所谓“天”,就是指一系列遥感测量技术,“空”就是以无人机为代表开展的调查,“地”则是指调查员深入样本点位开展野外实地调查。“过去四川粮食面积调查主要是使用卫星遥感影像,而无人机具有精确度高、操作灵活、受地形和天气影响较小等优势。”四川调查总队农业调查处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无人机已在农业统计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全省先后配备了150余架无人机。
无人机航拍完成后,就进入小麦实割实测环节。目前,实割实测是搞准粮食单产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它是在作物收获前,对调查点种植粮食作物的所有地块进行踏田估产、排队抽样,抽取一定数量调查地块做标记,在收割期对抽中地块进行放样、割取样本,再通过脱粒、晾晒、测水杂、称重、核定割打损耗等步骤。根据地形和种植方式的不同,实割实测方法可细分为直线法、品字法和垄测法,四川采用的是直线法和垄测法,其中直线法适用于大田净种作物,垄测法主要适用于起垄种植的作物。“根据国家方法制度,四川开展实割实测的品种有夏粮中的小麦,秋粮中的玉米和水稻等,其余粮食品种通过样方数据、入户调查等方法计算。”现场工作人员说。
据介绍,正式实测前,调查人员通常会对实测地块的播种面积再次进行人工测量。
记者看到工作人员使用皮尺测量了地块的对角线长度后,工作人员扛着3个小样本指示牌进入麦田,采取“直线法”等距确定了小样本的点位。
“依据国家调查方案,每个调查村的3个样方共抽取5个地块,在每个地块确定3个点位进行实测。”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点位确定后,工作人员就进入麦田割取样本。
记者看到现场工作人员举着测规主干垂直插入小样本中心点,转动测臂,划定小样本割取范围。据介绍,每个小样本割取的范围是10平方尺,合1.11平方米。收割时以小麦根部是否在旋转范围内为标准,在离植株根部2-3寸处割取,做到不多收一株,不漏割一穗。此外,小样本割完后,还要清查有无落穗或漏穗。
测算结果:放样实测亩产433公斤
记者拿起一束收割的麦子,金黄的麦子颗粒饱满,粒粒都胀鼓鼓的,像要爆裂开来。
接下来,现场工作人员就要将这些样本麦脱粒,并去除杂质。随后测量人员对样本进行了5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含水率,并将麦粒装入样本袋称重。
完成这些步骤后,测量人员现场根据小样本重量、水杂率,并按2%扣除大田收割晾晒时的平均损耗,开始计算地块单产。同步,履带式小麦收割机完成了整块麦田的收割,进行整收整测。
最终在现场工作人员的计算下,这块1.12亩的麦田放样实测亩产433公斤。
“水稻实割实测方法与小麦完全一致,玉米由于不是密植作物,株距较大,实割实测主要采用垄测法,与小麦有所不同,但原理相通。”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数据就是这样出来的,目前我省正在各地试点整收整测。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