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种苗” 内江这个中试研发平台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精彩成渝·万千气象看四川

2024-06-05 09:42: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从内江市主城区出发,沿着汉渝大道南延线南行,10余分钟车程到达内江高新区白马园区,道路两旁,坐落着鳞次栉比的标准化厂房。在众多厂房中,两栋呈“X”型交错的建筑,风格别致,这便是园区中最为亮眼的一员──川渝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中试研发平台。

川渝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中试研发平台是什么?

“简单来说,这一平台的功能,就是聚焦电子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让企业或者高校的大量成果,通过平台的技术赋能和金融赋能,形成在市场上有市场竞争力的成熟的商品。”作为中试研发平台运营维护者,4日,四川研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邹升旭介绍,科技成果转化的本质是通过中试研发将技术成熟度3—5级的实验室成果转化为技术成熟度7级以上的产业技术成果。通过建立中试研发平台,打通成果转化通道、加快形成生产力。

走进川渝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中试研发平台一期,电磁屏蔽室、新一代电子信息共享实验室、EDA芯片研发测试共享实验室、智能制造及装备共享实验室等一应俱全。

据悉,中试研发平台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开展中试研发,主要包括建设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研发中心、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共享实验室、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中试基地。围绕电子元器件制造、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智能终端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所涉及的设计、制造、测试及新数字技术,通过多学科融合、交叉,产生新的技术创新点,解决长期困扰科技成果从“成果到产品,再到商品”转化的难题,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并最终走入市场。

“去年11月,研跃公司已成功申报内江市市级院士工作站。”内江高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内江市市级院士工作站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谭述森教授及其团队为核心,以中试研发平台为依托,联合进行高精度导航技术研发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是内江市的第一家市级院士工作站。内江市市级院士工作站立足国家和内江高新区对高精度导航技术研发的需求,突出产学研结合的目标,借助院士专家团队在高精度导航领域的创新能力,建成高精度导航技术研发与制备平台。

“我们团队的这个地面高精度导航高精度验证项目是源于北斗和5G技术,监测的精准度可以做到亚厘米级,就是0.1厘米的滑坡我们都能监测得到。不仅是24小时实时监测,而且成本非常低。”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后武强说,该项目将于2025年落地,预计三年后年度税收不少于250万元。

2023年11月,中试研发平台第一期中试项目申报指南发布,向川渝高校征集科研项目6个,形成中试项目储备池。经过专家咨询委员会评选出3个合格的项目,并获得平台300余万元科研经费支持。项目完成后的科研成果将与中试平台共享,形成的知识产权也将全部落地于研跃公司,再配合上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完善的产业化配套设施,就形成了“科研成果-中试孵化-产业化”的完整链条,有力支撑创建100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最终打造一个根植内江、服务川渝、辐射全国的“中试熟化”平台标杆。

“截至目前,平台已引进中试项目约7个,与西南交大、电子科大、重庆大学建立了实验室共享和高校合作协议关系。同时,现在与周边的企业完成了实验室共享约1万小时。”四川研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邹升旭告诉记者,接下来将在年底发布项目第二期项目指南,持续的为中试平台导入中试项目,为内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赋能。

四川新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记者 王梓菡 吕志林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