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努力为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作出川渝更大贡献。
6月21日,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前沿的广安市,迎来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九次会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质生产力是这次会议研讨的重要内容之一。
此次会议在年初已确立今年100项重点合作事项和300个重大项目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川渝相互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合作事项清单》,涵盖科技创新驱动、现代产业培育、绿色低碳转型、人才引育支撑、体制机制创新等5个方面共27项合作事项,并逐项明确时间进度要求与合作方式。
向“新”而行 川渝有底气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五个年头。这个“圈”,以全国2%的国土面积贡献了6.5%的经济体量,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腹地的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产业协同发展,已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亮点。川渝携手做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特色消费品4个万亿级“当家”产业,在产业配套、平台建设、品牌培育等方面协同发力,世界级产业集群崭露头角。
以汽车产业为例,双圈内,40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相互服务整车配套,全域配套率达80%。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四川造”的动力电池正源源不断地装上“重庆车”。四川时代和重庆长安汽车共同组建的时代长安,已于近日正式签约。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约180亿元。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川渝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双圈建设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向“新”而行,丰富的科教资源,提供着重要支撑力。
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川渝两地共同打造了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深地暗物质实验室、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生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正在加快推广应用。
7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教育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将在广安举行。聚焦支撑高能级重大战略,深化协同创新,将是这次会议讨论的重点内容之一。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介绍,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作用,川渝两地加强协同创新研究,联合共建成渝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联合实施“成渝协同”重大教育改革试验项目,布局共建“两江新区—天府新区”国家级新区教育协同创新试点等6大改革试验示范项目,全面提高教育协同的“含金量”。 据了解,川渝两地教育主管部门将探索支持两地高校合作共建重大创新载体等组织模式,更好地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向“新”求“质” 川渝行动快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区域整体实力?这是参会时,不少代表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川渝相互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确定5个方面共27项合作事项。向“新”求“质”,这是川渝的行动力。
会议举办地广安,处于“双圈”焦点地位。广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襄渝表示,将提档升级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实施创新引领、标志性产品培育、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三大工程,推动产业高端化跃升;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强化“智改数转”赋能、加强园区数字化建设,加快产业智能化改造;实施绿色产业建链、绿色品牌培育、绿色低碳减排三大行动,促进产业绿色化转型。同时,广安也将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极发展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发展新材料产业,抢先布局氢能产业。并推进深层次改革打通堵点卡点,激活科技创新核心要素,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
内江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心地带,是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的的重要节点。“川渝双向发展,内江肩负重任。”内江市委书记邹自景认为。刚刚结束的内江市委八届八次全议,确定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提质升级,为内江现代化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我们将积极融入成渝国家级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邹自景表示。据悉,去年内江电子信息产业同比增长42.7%,发展势头迅猛。走差异化竞争路线,将是内江下一步“打法”。“内江已确定了30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项目,接下来,将按照既定计划实施好项目,积极为双圈发展作出贡献。”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的重庆市永川区,锚定了“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一目标。永川区委书记张智奎表示,围绕相互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永川将发挥桥头堡优势,加强产业合作,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加强科创合作,助力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加强教育合作,高水平建设西部职教基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四川新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记者 王梓菡 陈淋 张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