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与其群众“找上门”,不如领导“送上门”。
眼下,一场从“查访解”、“大调研”活动深化延伸出来的 “大下访”活动正在什邡如火如荼开展,各级领导干部带着“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的“惯性思维”,把信访视角投向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身边小事”,创新建立“流动群工部”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深入农村、社区等基层一线,面对面接触群众,心贴心倾听诉求,实打实排忧解难。
走访棚改户 接访听民声
“王大姐,今天我过来就想听听您的心里话,有什么问题咱们一起商量解决。”一声亲切问候,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请坐。这是7月17日下午什邡市委书记季涛在方亭街道利民路社区能源化小区开展领导干部“大下访”活动的一幕。
“家里有几口人,住得挤不挤,生活上还有哪些不方便……”穿过拥挤狭窄的楼道,季涛走进部分小区住户家中,每到一处都详细了解居民的生活状况,实地察看居住条件,与他们拉家常,聊心事,不时叮嘱身边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尽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让棚改户早日实现安居梦。
得知季涛来下访,不少社区居民纷纷来到“流动群工部”接访点,询问针对棚改安置政策等热点问题,季涛与相关部门负责人一字一句记录,耐心倾听诉求,现场解疑答惑。“现场能解决的问题要当场予以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如实登记,责成相关部门进行核实并给予答复解决。”季涛在接访过程中现场办公。
“我一直都很关心‘棚改’政策,今天听了季书记的解释答复,对今后安置更放心了。”能源化小区居民何光荣告诉记者。和他一样,机械厂小区住户王义英在听了书记答复后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我现在对‘棚改’”政策心知肚明,回头要跟左邻右舍好好宣传。”领导“送上门”开展“大下访”的“什邡实践”,得到了社区居民纷纷点赞。
现场“打包票” 化解“老大难”
“孙书记,我想跟你反映反映小区排水问题。”7月17日上午,什邡市双盛镇青龙村2组村民肖永禄与市委副书记孙顺斌“促膝长谈”,反映他所在的集中安置点排水“老大难”问题:“最近几场暴雨导致多户村民屋内进水,虽然现在雨停了,但安置点里还有多处积水,希望政府能够帮我们想想办法。”
梳理思路、查明积水原因、形成书面材料……孙顺斌一边耐心倾听诉求,一边研究解决措施,并当场责成当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跟进工作。“请放心,我们会尽快解决你所反映的问题,请转达其他村民住户。”听到孙书记现场“打包票”,肖永禄眉头舒展,满意而归。
双盛场镇社区居民汪朝俊反映公共厕所问题,永林村4组村民廖述福反映交通安全隐患……整整一个上午,孙顺斌、雷涛等接访领导在活动现场接待了19名来访群众,“对症下药”逐一商定解决方案。
“我们眼里的‘小事’,往往就是上访群众的头等大事。”季涛一语中的,点出了信访工作的实质。他透露,此次“大下访”活动是“查访解”、“大调研”活动的深化延伸,是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重要载体,从今年7月一直持续到年底,分为动员部署、下访化解和总结考核三个阶段进行。
“我们还创新建立了‘流动群工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诉诉苦”、“吐吐怨”,帮助领导干部‘望闻问切’、‘找准症结’,这样解决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季涛坚信,通过“大下访”促使干部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解决群众身边“家务事”,老百姓就会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
编辑:李俊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