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在蓉举行,中国公布衡量非遗保护六大标准

2017-06-10 19:22:1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6月10日,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国际论坛在成都锦江宾馆举行。论坛上,各方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实践与保护进行了激烈讨论,中国公布了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要点。

尊重持有者和传承人群

中国从六个方面来衡量保护情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在发言中呼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维持文化多样性的关键所在,也蕴含着应对诸如气候变化等挑战所需要的丰富知识。

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在讲话中指出,中国政府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得到有效保护:一是实践活动是否持续并富有活力;二是基本实践方式是否得到保持;三是基本文化内涵是否得到尊重;四是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是否得到弘扬;五是相关社区、群体和传承人的保护、传承及再创造权利是否得到尊重;六是传承人群是否得到保持乃至扩大。

项兆伦副部长说,尊重持有者和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原则。”

“研培计划”初见成效

据了解,中国在2011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1979年迄今,已收集民族民间文艺资料约50亿字,中国国务院认定了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各省级人民政府认定了1308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并分别认定了1986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和14928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从2015年计划启动以来,已有1万多人参加了研修培训。2017年参与大学已达78所。到2020年,参加人数将超过10万。2007年以来,中国文化部在17个省、区、市批准设立了闽南、徽州、热贡、羌族等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国际论坛下半场,中外非遗专家围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展开了激烈而丰富的对话。

此次应邀出席论坛的中外嘉宾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相关国外文化部代表、非遗专家,《公约》全面成果框架政府间工作组会议各缔约国参会代表,中国文化部代表,国内各省(区、市)文化部门代表,国内非遗传承人代表等60多个国家300多人。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夏寒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