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智 万源开办了369所“农民夜校”

2017-06-27 19:41:38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种植富硒红心猕猴桃前景如何?怎样才能种好富硒红心猕猴桃?”6月26日晚,万源市青花镇方家梁村“农民夜校”如期开课,村党支部书记廖厚伦以发展富硒红心猕猴桃产业为主题,为全体村民讲了一堂生动的实用技术课。

自去年10月以来,万源市在全市369个行政村全面开办“农民夜校”,采取因人施教、因需施教、因地施教,探索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和方法创新,积极向农民群众宣传时事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技能、文明新风、文化科普等知识,强化群众“扶贫扶智”教育,帮助他们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启动特色教学  让“农民夜校”添活力

“精准脱贫有要求,各项指标要验收,如今村村都通了水泥路,小康路上不准有一人走后头……”由万源市白沙镇编排的快板--《公交车开拢家门口》,在该镇青龙嘴村“农民夜校”精彩上演。该快板唱词将当下的脱贫攻坚政策和成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吸引了该村200多人观看。

“这堂课我听得最认真,原来夜校只是讲政策,听完了好多就不记得了。这次用快板唱政策,我一下子就记到了哦!”在表演活动结束后,村民陈龙高兴地说道。

“每一期‘农民夜校‘都有专门的主题以及特色活动。这样的政策宣传方式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茶垭乡党委书记王灏说道。

办好流动课堂  让“农民夜校”接地气

“单行条播,行距20厘米;宽窄行条播,宽行行距35厘米,窄行行距15厘米……”,近日,长石乡鸡河坝村农技员陈亚飞在“农民夜校”课堂给50多名村民讲授银杏育苗栽培技术。“在夜校教室听了理论,陈老师又带我们到实地看了具体操作,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村民邱洪兴高兴的说。

万源市在做好传统室内教学的基础上,将“农民夜校”的教室“搬”到田间地头、产业发展基地、村民院坝,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致富带头人等特聘教师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群众进行现场模拟、亲身示范,让群众直观就能接受“农民夜校”培训。目前,万源市“农民夜校”特聘教师到群众中讲解蜜蜂、旧院黑鸡、中药材等种养殖技术达900余场次,受益群众近4.5万余人次。

推行定单培训  让“农民夜校”提实效

“我们需要什么,他们就教什么,真是太实用了!”“农民夜校”开课前,青花镇枣树坪村贫困户马开成今年62岁,他用勤劳的双手,种了2亩田、4亩玉米,喂养4头牛,养了100多只土鸡,希望好好学习一下养殖技术,所以向村上申请专门开办一期养鸡的技能培训,枣树坪“村委”一班人将马开成的需求记录在案,综合村民的意愿,开办了一期养鸡技术的专题培训。马开成嘴里唱着山歌,逢人便乐呵呵地说道,他在“夜校”取到了真经。

万源市始终坚持“群众需要什么就着重培训什么”的宗旨,采取实行“三定一评”,采取定培训计划、定培训主题、定培训要求,评培训效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群众的需求,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培训前,各村及时征集村民意见建议,根据村民需求邀请相关老师授课,实现由村党支部“配菜”变农民“点菜”,有效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农民夜校开办后,村民的思想变了。广大村民通过上“农民夜校”,萌发了扩大畜禽养殖脱贫致富的念头,都积极搞好环境卫生,争取评上文明户……参加夜校培训的村民不仅了解了政策,掌握了技能,还通过夜校引导形成好风气,养成好习惯。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邹辉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