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天府粮仓,科技新粮。即日起,川网传媒特别策划《中国粮心》系列主题报道,聚焦“中国饭碗”“天府粮仓”。记者走进田间地头、科研院所,多方探访,深入解读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的“四川实践”。本期推出的是《中国粮心》系列报道第一季《天府粮仓,科技新粮,超级稻种子芯片为什么诞生在四川?》,敬请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一粒种子,意味着什么?
民以食为天,粮以种为先。一粒种子意味着希望与收获,意味着可以让百姓碗里装上更多更美味的食物,也寄托着世世代代中国人对于土地的深情。
一粒种子,连着“国之大者”,关系到粮食安全主动权。在“一粒种子”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大文章,是为了让14亿多中国人吃得更好,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风吹稻浪,谷飘香。2022年,秋分过后,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皂河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当地种植大户陈小凤种下的100亩超级稻“品香优美珍”预计产量能达到8万公斤以上,按照市场价,收入将超过20万元。
超级稻收割现场
粮食是种出来的,农民多种粮,大家饭碗里才能多装中国粮。
粮丰民富。对于陈小凤来说,一粒种子意味着,种好地、产好粮、过上好日子。
一粒好种,千粒好粮。育出良种只是第一步,推广良种可有效带动全产业链发展,让种植户、加工企业、消费者三方受益。
每年的十月到次年的四月,是种子加工的高峰期。各地收割的“品香优美珍”种稻,正陆续运往生产加工车间。今年,随着推广区域扩大,预计能销售10万公斤“品香优美珍”种子。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国人民都吃到‘品香优美珍’这样的绿色优质大米。”种稻生产加工负责人王咏菠信心满满。
对于王咏菠而言,一粒种子意味着让更多的人餐餐都能吃上好大米。
超级稻种子芯片为什么诞生在四川?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副所长张涛认为,四川具有培育、推广“品香优美珍”的良好环境,有一批执着水稻研究的科研人员。
“品香优美珍”的落地开花正是农业科技创新上不断突破的生动实践,也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大突破性成果。集高产与优质于一身,明年,“品香优美珍”将申请农业农村部“超级稻品种认定”。
超级稻“品香优美珍”可不简单。今年8月12日,在试验试种基地──重庆市梁平区金带街道千河村现场测产验收时平均亩产达到856.4公斤,刷新了当地近10年水稻单产纪录,并创造了西南平坝丘陵区一级优质杂交籼稻单产记录。今年9月28日,在试验试种基地──四川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皂河村百亩示范片,测得平均亩产836.8公斤。
专家查看水稻生长状况
仓廪实,天下安。一粒良种,承载着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
一个好的水稻品种选育过程十分漫长,从选亲本杂交、选单株,到区域测试、品种审定、推广,往往要10多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如何协调好高产与优质的矛盾、让鱼与熊掌兼得?“品香优美珍”从落子到结果,汇聚着各方力量,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
“希望这种品种能大面积的种植推广,希望能选育出产量更高、米质更优的超级稻种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对于超级水稻的未来,张涛满怀期待。
对于张涛而言,一粒种子,意味着确保口粮自给自足的底气更足了,“中国饭碗”的成色更美了。
一粒种子如何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所长蒋开锋介绍,“品香优美珍”现场测产验收后,已经达到超级稻的认定标准。目前,在长江上游,特别是四川和重庆的超级稻中,还没有一级优质米品种。“品香优美珍”除了产量潜力高以外,还有再生力强、整精米率高、食味好等优点,是一级优质米品种。目前,四川引种在今年已经通过。
蒋开锋在试验田现场工作
“品香优美珍”不但产量高、品质好,再生力也强。在川东南和重庆有400多万亩的再生稻生产区,利用“品香优美珍”再生力强的优势,打造再生稻特色产业带,能在提高稻米品质上发挥更好的作用。也有利于打造成渝现代农业产业带,发挥超级稻种子芯片的作用,全面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为生产更多优质稻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端牢中国饭碗,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对蒋开锋、张涛、陈小凤等农科专家和种粮大户而言,一粒种子意味着川米竞逐新赛道,意味着天府粮仓又增添“科技新粮”,也意味着端牢中国饭碗更加底气“食”足。
出品人 方 埜
总监制 雷和斌
策 划 何文宗
记 者 何文宗 徐昭磊 杨颜铭 陈 荞
编 辑 肖 伟
摄 像、剪 辑 徐昭磊 刘浩然
配 音 梓 薇
片头题字 杨天海
片头设计 代 红
特别鸣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出品单位 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