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人类要真正适应太空 除了基因改造还需要和机器结合起来!

2017-11-10 17:25:36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人类如果要走向太空,需要进行怎样的调整改变?11月10日上午,2017中国科幻大会在成都召开了首场国际科幻峰会,撰写《三体》的科幻作家刘慈欣在现场分享了他的观点。

 

刘慈欣

刘慈欣认为,真正驱动人类生存环境改变的有两方面因素,一是自然的因素,二是技术的发展。而他认为,纵观整个人类历史,对人类社会环境、政治、经济环境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在于技术的发展。在未来,这种技术很可能从生物学上改变我们自身,比如基因工程。

 

刘慈欣(左)和德里克.昆什肯(右)

通过基因变化就能让人们安全地进入外太空吗?刘慈欣说,从基因改造帮助人类进入外太空,所面对的就是我们在基因上能够增强适应极端环境的能力,比如适应失重、强辐射,适应很高的加速度及加速度带来的过载,适应极端的温度等。但是从生物学来说,仅仅从基因改造这个途径适应太空作用是有限的。

他说:“要真正要让人类适应太空,仅仅从基因工程改造不够的,可能还要把我们人类和机器结合起来。”他认为,虽然这样可能会产生如文化上的、政治上的、道德上的各种冲击、困惑,但是人类要想真正走向太空,真正在太空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最终必须要走这一步。

那么目前我们的技术对人的影响到了哪一步呢?刘慈欣说,现在我们周围的技术变化一日千里,但是有一点变化非常缓慢,就是我们自身的变化。他说,现在我们依旧还是原始人的状态,现代人与石器时代的人并不会有太多的不同。“技术对我们人类自身的改变几乎还没有开始,开始的还微不足道”,他说,当这种进程一旦开始,可能技术真正对我们人类影响才会更深刻显现出来。

而他认为这个进程肯定会出现,“届时,我们对物种的判别可能从以物种生物特征为标准转变为以人的意识特征为标准,以我们的思想、记忆为标准”,刘慈欣说,“不管我们改造什么样的样子,甚至我们的尸体是不是存在,只要我们的意识、记忆、思想、人格还存在,我们认为我们还是一个物种,我们就还是人类。”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