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力争到2030年 长江流域的水生生物资源得到全面恢复

2024-11-29 18:49: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1月29日,四川省长江十年禁渔新闻发布会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四川省在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工作中的最新进展和成效。

据了解,四川省自启动长江十年禁渔工作以来,已通过多项措施推动禁渔政策的深入实施,并巩固了禁捕退捕的成果。四川省水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省已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禁渔政策的有序推进。通过调整《四川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休闲垂钓管理办法》及《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进一步完善了禁渔政策体系,并加强了跨部门协调合作,确保禁渔工作取得实际成效。

同时,四川省公安厅与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紧密配合,持续加强禁渔水域的巡查与执法工作。据悉,今年四川省已开展9500余次联合执法行动,查办各类涉渔案件3800余件,成功打击了多起非法捕捞行为,确保了禁渔秩序的稳定。

此外,江安县作为四川省退捕渔民安置和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积极推动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江安县在保障退捕渔民生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机会以及养老金保障。今年,江安县已成功安置1.1万余名退捕渔民。同时,江安县还在长江鲟和川陕哲罗鲑等珍稀物种的保护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在长江鲟天然水域产卵场改造与自然繁殖试验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功。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加强了对市场销售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渔获物的交易。今年,四川省通过多轮市场巡查及电商平台监控,查办了66起涉渔案件,并通过各种渠道开展禁渔政策宣传,提高了公众的禁渔意识。四川省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将继续强化对市场的监管,确保禁渔政策的全面落实。

据悉,四川省将在未来继续推动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力争到2030年,长江流域的水生生物资源得到全面恢复,禁渔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四川省将通过加强执法力度、推动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提升公众禁渔意识等措施,为实现“天更蓝、水更清”的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洋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