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前──
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中,西南联大师生以脚为尺,丈量出一条跨越3500里的“文化长征”之路。
85年后──
500余名清华师生“重走西南联大路”,赓续传承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奋斗精神。
4月16日至20日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EMBA教育中心
“行知中国·人文篇
──重走西南联大路(四川站)”活动
在叙永举办
师生们为何来到叙永?
叙永与西南联大到底有怎样的“缘分”?
让我们一起
跟随他们的脚步
踏上这段
“跨越时空”的历史旅程
↓↓↓
01
“重走西南联大路”
让历史记忆在年轻一代中延续
(图据文旅叙永)
昨天(16日),参加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教育中心“行知中国·人文篇──重走西南联大路(四川站)”活动的500余名清华师生陆续走进春秋祠,打卡西南联大叙永分校陈列馆。
在这里,清华师生驻足于泛黄的教材、手稿和照片前,重温1940年联大师生在战火中坚持办学的历史,深刻感受到当年师生们坚韧不拔、奋发向前的精神。
(图据叙永县博物馆)
作为曾经合并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三校之一,“重走西南联大路”对于清华师生而言,亦是一次“寻根”之旅。此次活动,还有一个“在脚下”的生动实践课堂。
此行,清华师生将在3天的山地徒步越野比赛中,以“重走西南联大路”的方式纪念当年西南联大的先辈,徒步路线全程约80公里,累计爬升约2850米,途经红岩坝、画稿溪、四坪村等地标区域。这条路线,也是当年联大师生在叙永分校期间春游和野外教学的路径。
三条徒步赛道各具特色,分别是:
红岩坝赛道──地处红岩山下的丘陵区域的美丽乡村,尽现茶山、梯田、村庄、竹林等田园风光,铺装路面占比高,堪称高速赛道;
(红岩坝。图据文旅叙永)
画稿溪赛道──高山峡谷地貌,生长着第三纪孑遗植物桫椤群落及伴生珍稀动植物,满眼都是竹海、阔叶林、山径、峡谷、瀑布、溪流和云海,在山野小路爬升多,部分路段有些湿滑,须谨慎慢行;
四坪村赛道──位于浅山地带、绵延起伏,会途经河谷、村庄、田埂、农舍;村道、机耕路占比较多,是更自然朴素的川南农村景象。
(四坪村。图据文旅叙永)
走过平坦的硬化道路、翻山越岭的茶盐古道、乡野之间的机耕路……在叙永,清华师生以山野为课堂,循着先辈的足迹徐徐前行,在一草一木间感悟历史的深沉回响。
02
川南小县城叙永
缘何“脱颖而出”?
1937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合并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当时中国最为精英的教育资源之集大成者,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1940年,随着日军进攻缅、中、印边境,昆明局势趋紧,西南联大接到迁校命令。经过反复寻址,最终选定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作为迁校地。
(图据叙永发布)
叙永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是川盐运销云贵“四大口岸”之一、盐马古道重要集散地,史称“永岸”,是四川省首个边贸开发区、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这里,既远离前线战场,又可通过赤水河航道与川滇公路保持交通联系。水路可通过永宁河下达泸州、重庆,陆路可通过川滇公路直达昆明,是中国与盟军联系的唯一交通要道,便于师生迁徙与物资转运,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理想的教育避难所,完美契合“安全可达”的选址要求。1940年11月13日,西南联大叙永分校正式成立。
03
“来了就是叙永人”
跨越85年,叙永与西南联大羁绊延绵
当时,叙永城内寺庙、祠堂众多,商业发达、物资繁盛、物价相对便宜,可容纳大量学生学习、生活。叙永官方、士绅、僧侣、民众等都热忱欢迎西南联大到叙永办学,民众们更是腾让出春秋祠等“九宫十八庙”,商会组织保障粮食供应,倾囊相助,塑造了叙永“来了就是叙永人”开放包容的文化品格。
(图据叙永发布)
西南联大叙永分校设有文学院、理学院、法商学院、工学院、师范学院5院25系。当年,西南联大叙永分校招收1940级新生703人,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其中有许多人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有不少学生投笔从戎走向抗日前线,激发了叙永民众的抗日热情。
(图据叙永发布)
直至今日,西南联大的历史故事依然在叙永传颂,成为激励叙永青少年爱国奋进的生动教材。
(图据叙永发布)
叙永分校虽仅存续一年,却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了“刚毅坚卓”的联大精神。如今,西南联大叙永分校旧址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台联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基地、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1940年
西南联大叙永分校的筚路蓝缕
到2025年
重走西迁路的薪火相传
联大精神
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
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勇毅前行
也让叙永
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