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发布会②|野生动植物超5900种的“基因宝库”平武如何进行保护?

2025-05-27 14:09: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平武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区域,有野生动物4100余种,植物1800余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156种,被誉为“基因宝库”。平武在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是如何做的?5月27日,在“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平武专场上,平武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赵琳作出解答。

他介绍,在多元共治方面,平武重点做了五点工作。一是政府主导,由政府作为保护主体开展巡护、保护等日常工作。二是社会主导、政府监督,由桃花源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建成全国首个“社会公益型保护地”。三是社区自治、政府监督,成立民办非组织,通过理事会的方式,来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四是村民自治、政府引导,由社会组织指导成立的协议地,由村民自主成立巡护队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五是区域联防联治,比如牵头建立跨省(市)联防协作机制,开展了川陕甘三省6县联合巡护执法等。

在科技赋能方面,平武组建20余人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外部专家智库,开展科学保护政策咨询;与北大、中科院、世界自然基金会等20余家科研院所和保护组织,共同建立了中国西部第一个森林大样地;此外,还打造人类活动感知预警等系统30余套,安装实时在线红外智能探测相机100余台,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

在法制保障方面,平武创新建立“警长”+“检察长”+“林长”以及“公检法园”协作机制,率先成立熊猫家园基层警务工作站和检察联络站;完善涪江上游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协作机制,出台陆生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细则,在全省率先启动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建设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转化和利用方面,平武通过以下几点工作将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实现高质量转化。

一是农业与林业资源转化。比如开展“生态超市”试点,成功发布“报恩飨礼”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其中,“平武中华蜂蜜”年产值1.5亿元。二是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北大、复旦等高校院所合作,达成校地合作34个,同时,先后引进培育新品种20个、新技术46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三是自然教育与生态旅游融合。创新“旅游+”“自然教育+”生态融合发展,打造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2024年,平武13个自然教育基地直接经济收入2000余万元,文旅综合收入近30亿元。四是社区参与利益共享。比如,选聘1607名原住居民担任生态护林员,年人均增收近8000元;培养生态导赏员138名,实现增收超40万元等。

“下一步,平武县将继续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更加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积极探索更多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经典案例,争创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赵琳表示。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星池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