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我们的衣服,如果扔在土壤中,分解掉需要多长时间?”“70──80天左右。”“易拉罐是什么垃圾?”“可回收垃圾。”9月2日上午,在德阳市第一小学校多功能教室内,生活垃圾分类主题教育拉开了开学第一课的序幕。
“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纸张扔弃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降解?”“20、30天以上。”在德阳市第一小学校开学第一课的课堂上,来自德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对同学们进行了各种“小测验”。通过“测验”讲解,同学们认识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学扔垃圾”“分类转盘”等游戏互动环节,更是让同学们在趣味中进一步学习到了怎样进行垃圾分类。“医用棉签是什么垃圾?”“有害垃圾。”“西瓜皮是什么垃圾?”“餐厨垃圾。”“宠物粪便是什么垃圾?”“其它垃圾。”
据统计,德阳全市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1600吨,年产生生活垃圾60万余吨。随着人口增加,生活垃圾产生量还在不断攀升。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以及垃圾混装处置的弊端与侵占环境资源、产生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空气、土壤、水资源等产生的不良影响将严重制约城市环境建设。2017年,德阳被列为全国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成为46个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城市之一,2020年将全面接受国家验收。因此,生活垃圾分类看似小事情,实则大文明。
“现在,学校已经设置了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桶。接下来,我们还要加大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力度,为创建美丽文明德阳贡献力量。”德阳市第一小学校校长张洪明说。
德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此次主题教育作为生活垃圾分类“七进行动”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学第一课的课堂,让同学们的环保意识、知识普及、分类理念等,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对接下来继续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行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