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随着乡村振兴,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现在我们百家池村的人居环境非常之漂亮,我们的生活真正富裕了……”眉山市青神县高台镇百家池村党委书记刘如祥感慨道。近日,四川发布记者走进青神县高台镇百家池村,亲面“邻里百家”,感受这里的幸福生活。
高台乡百家池村位于青神县城东北,距县城5公里,村内有“一江两河”穿流而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为百家池村打造绿水青山,多彩田园,人居乐业的“世外桃源”提供了便利。千亩椪柑,千亩蔬菜,蓬勃发展的农产业让当地村民的荷包鼓了起来;花草绿植,相映成趣,整洁美观的环境让村民的生活写意了起来;村规民约,百家空间,积极向上的邻里关系让村民的精神生活丰富了起来。
上下齐心换来橘香百家 荒山变“金山”
“现在你看到面前的一片果树林,六年前还是荒山林地。2014年正月初三,我们一众干部党员上山呆了一年,把四座山全部开垦出来,种上椪柑,抓住了适合我们自己的产业发展,日子才一天天好了起来。”百家池村党委书记刘如祥告诉记者。2013年底,青神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青神县加快椪柑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对青神椪柑进行全产业链扶持。
正为千亩林地苦恼的刘如祥一下子豁然开朗,“开荒山,种椪柑!”
说干就干。2014年,春节还没过完,村两委就开始逐户给农户做思想工作。当日工作做通,立即上山实施工作,遇坟迁坟,遇树移树。为了产业道路修上山,移栽果树2000多株,修建道路7公里,占土地面积80多亩。百家池村的党员干部们暗下决心,必须抓住青神县委关于做强椪柑产业的发展机遇,做长产业链,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从荒山到种椪柑,百家池村两委干部学习愚公移山,每天蹲点施工现场,把办公地点移到产业带,服务群众,解决土地纠纷。每天村组干部第一时间出工,最后一个收工,大家兢兢业业,做好道路规划,开垦台地,种植椪柑,竭尽全力做好产业发展这件事。
△ 百家池村农业园区
随着产业发展向好,2014年12月,百家池村成立了“青神县百家椪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促进了百家池村的经济发展,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2015年合作社吸纳社员98户,尝试股权量化,创立了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混合经济模式。2016年合作社注册“橘香百家”商标,把产品变为商品,把商品变为知名品牌。2017年,百家池村迎来新机遇,青神县委县政府,农牧局给了合作社修建冻库的指标,通过股份合作,建成两个200吨冻库,为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支柱。2018年,合作社社员达到178户,带动全乡果农1千余户,通过“三规范、三统一”创建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被评为四川省农民示范专业合作社。
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在村两委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百家池全村上下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无道路建成沥清油路,并建成三个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环顾四周,整个百家池村尽收眼底。从百亩柑橘发展到千亩柑橘,百家池村通过各种途径,种植高标准柑橘品种,由零星种植发展为规模化种植,由销售难发展到产品不够销。百家椪柑带着橘香,飘进百家、千家、万家……
近年,乡村产业形态不断丰富,百家池村的蔬菜、水产等产业也逐渐崛起。2019年,百家池村人均收入达到32100元,建档贫困户全部脱贫。
全民打造最美百家 颜值飙升如“世外桃源”
钱包鼓了,日子好了,但“乐业”也要“安居”。如何才能“干干净净迎小康”?
环境治理,刻不容缓。百家池村再一次全员出动,召开社员大会,宣传环保政策,印发村规民约,实行村干部挂组包干制、村督查制、举报制、奖惩制……责任落实到个人,互相监督,全民参与。全村确保道路、林盘、沟渠、河流干净整洁;群众做到一天三清,两天一查,门前三包:包卫生、包庭院整治、包绿化美化。
△ 百家池村路边的美化作品
宽3米长6公里的沿河观光道路在村里铺开了;违建、废弃建筑物和构筑物被拆除了;乱堆乱放的柴草、散养的畜禽看不见了;路边长年堵塞的沟渠、涵管被疏浚了;植树种花,绿化村庄;农房和围墙统一设计建设,院落整洁美观;主干道实行村道亮化工程,安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村容村貌的改变令百家池村绿色生态村庄的姿态逐渐浮现。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
金玉其外,不能败絮其中。面对农村治理最难的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三大命题,百家池村逐一击破。特别是垃圾分类,百家池村破除了垃圾池,发放分类垃圾桶到户,并探索推行“垃圾不落地”模式,在村主要道路不设垃圾桶,每组配备1辆音乐垃圾三轮车,每天定时巡回收集,引导农户在家对垃圾进行干湿分离,并按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三种垃圾进行分类,农户收到垃圾车音乐提示,自觉将垃圾分类投置,再由村负责转送到乡镇。截止目前,该模式已在青神全县推广。
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的接踵完成,将百家池村向宜居乡村又推进了一步。
“百家系列”暖民心 内外兼修树乡风
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百家池村创新打造“邻里百家”综合性文化示范点,开展百家论坛、百家讲堂、百家活动、百家评选等百家系列文明实践活动,推动文明实践到村、入户、见人、走心,真正实现村民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办。
百家讲堂──打造知识更新“充电站”。在“邻里百家”,由乡村振兴专家、文化名人、部门负责人、乡土人才等组成的“振兴百家”讲师团,定期举办百家讲堂,对乡村振兴相关知识进行授课,根据村民针对电子商务、椪柑产业、竹编编织等技能需求,规划课程安排明细表,帮助村民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并与青神县龙头企业建立“培训+就业”,培训+扶贫”的讲堂一条龙服务模式,定期公布用工和产品需求清单。
百家论坛──构建村级事务“议事厅”。议规划、议产业、议事务,百家池村的大事小事都在“邻里百家”开花结果。
△ “苏母艺术工坊”里,村民正在创作
百家活动──建成和睦暖心“大家庭”。“邻里百家”的“长寿墙” 和“心愿墙”上,记录着村民集体过生日、过节日的幸福时光;书架上整齐摆放的书籍,“苏母艺术工坊”的创意产品,刻画着村民学习交流的快乐场景。
△ 等待积分兑换的产品
百家评选──形成比学赶超“新风尚”。“最美媳妇”、“种植能手”、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户等村级民星,带动全体农户互相比拼、一起参评,通过公示和宣传报道,提升了群众的积极性。设立“积分制”和“红脸墙”,真金白银的奖惩制度让村民牟足了劲头比学赶超。
村庄环境的美化,邻里乡风的提升,构建出百家池村独具特色的“富民乐居图”。
百家池村的改变,是青神县坚持基层微治理与“乡风文明”相结合,做细乡村善治“秩序”的成功体现。到今年10月,青神县还将投入3.5亿元用于修建167个生猪养殖单元建设、12000户污水处理设施、2000户农村风貌改造、8500个“四小园”建设,紧盯目标抓责任,紧盯问题抓整改,紧盯重点抓创建,确保成功创建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