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幼有所育”助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1-11-16 09:47:00   凉山政务

近年来,凉山州大力推动“幼有所育”,高质量助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

实施“一村一幼”计划。凉山州于2015年10月启动实施“一村一幼”计划,将“学会普通话、养成好习惯、懂得感恩情”作为培养目标。通过改造村活动室、富余校舍、闲置村小以及租用民房、新建校舍等方式,采取“一村一幼”“一村多幼”“多村一幼”等形式,每个点设1个或多个混龄班,保障农村3—6周岁学前幼儿就近接受学前教育。自主开发编印学前教育用书解决双语教材难题。组织幼儿教育专家编写具有凉山特色、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汉、彝(藏)对译图书和音像教材,免费提供使用。

学前教育快速发展。脱贫攻坚以来,中央、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凉山州启动实施“一村一幼”计划、“一乡一园工程”,促进了学前教育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州3704所幼儿园和幼教点,在园幼儿28.03万人,幼儿教师和辅导员1.5万名。全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5.02%,超过省定85%目标的0.02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升近30个百分点。

“学前学普”全面普及。2018年5月,凉山州启动“学前学普”三年行动试点(覆盖11个原贫困县和安宁河6县市民族乡镇幼教点),2019年9月全面实施,截至2020年秋季学期,覆盖全州3704个幼儿园和幼教点,累计惠及学前儿童42万余人,其中14万“学前学普”儿童已进入小学;2021年6月,在园幼儿普通话合格率达97%以上,“学前学普”在凉山进入常态化实施阶段。

“学前学普”取得实效。“学前学普”行动试点工作项目组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学前学普”行动案例入选中宣部《中国减贫奇迹—怎样炼成—脱贫攻坚案例选》、教育部《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推普助力脱贫攻坚案例集》《2020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并作为一项扶贫创新探索写入《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在2021年10月,“学前学普”行动试点总结评估座谈会上,中央部委、省政府相关领导给予高度肯定。目前正积极申报国家教学成果奖,制定《凉山州巩固拓展学普用普成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及清单,开展“学前学普”调研,巩固“学前学普”成效,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记者 胡建华)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