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以新理念引领治蜀兴川,以新成就谱写壮丽篇章,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经济再上新台阶,农村发展活力增强,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农村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图、有数据、有真相!一起来“数说”四川农业这五年--
稳!农业经济总量跨上4000亿元新台阶
十八大以来,在粮食稳步增产、特色效益农业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及林业、渔业加快发展和畜牧业保持稳定的促进下,四川农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内部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农业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2016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4000.2亿元,比2012年增加703.0亿元,累计增长16.3%(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年均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24.1亿元,比2012年增加678.2亿元,累计增长15.8%,年均增长3.7%。
2012-2016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情况(计量单位:亿元、%)
妥!两个“核心目标”成绩亮眼
五年来,四川实施多项农村改革措施,均围绕两大核心目标进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接下来就通过一组数据来“检验成果”!
--省长扛了“米袋子”!全省粮食亩产增长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
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把粮食生产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动力,实施了“米袋子”工程,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通过狠抓粮食作物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新品种展示示范等基地建设,采取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品质的措施,在产粮大县深入开展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确保了全省粮食面积的基本稳定和粮食产量的稳定增产,粮食安全能力和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2016年,全省粮食亩产由2012年的每亩342公斤提高至360公斤,提高18公斤,增长5.2%,比全国高2.4个百分点。
--农民鼓了“钱袋子”!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8%
四川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这一目标上可谓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据省统计局,2016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03元,2013-2016年年均增长10.8%,比同期GDP年均增速和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分别快2.3和2.0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倍差从2012年的2.72下降到2016年的2.53。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192元,比2012年增长89.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12年的46.8%降为2016年的38.1%。
优!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十八大以来,四川狠抓农业提质增效,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据测算,在第一产业增加值构成中,农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由2012年的59.0%上升至2016年的60.9%,上升1.9个百分点;林业占比由3.2%上升至3.6%,上升0.4个百分点;渔业由3.2%上升至3.4%,上升0.2个百分点;畜牧业则由34.6%下降至32.1%,下降2.5个百分点。
变!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农村生活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十八大以来,农村水、电、路、房等生活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2016年末,全省50286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电;84.9%的行政村村内主要道路为水泥或柏油路面。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9.7平方米,比2012年末增长26.7%。农村生活环境更加优美,71.4%的行政村实现垃圾集中处理。农村社会设施进一步健全,2016年末,全省所有行政村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76.7%的村有图书室(馆)、文化站。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吹响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号角,四川省委省政府持续把农村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四川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至2016年末,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已完成农户确认面积签字确认面积9222.1万亩,占应确权面积的91.2%,进度全国第三,质量居全国前列。全省耕地流转总面积达到2034.4万亩,流转率达到34.9%,比2012年提高14.4个百分点。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四川发布客户端出品 资料来源:四川省统计局